赛岐象环村葡萄园鸟瞰
桃花掩映穆云畲族乡虎头村
喜摘葡萄果
“中国最美葡萄沟”穆云畲族乡溪塔葡萄沟的刺葡萄采摘比赛
第七届绿竹笋文化旅游节在溪柄镇黄兰村举行
溪潭镇岳秀村每年都要举办脐橙文化旅游节 雷津慧 摄
水蜜桃采摘
翠竹如海,绿影婆娑。
6月29日,福安第七届绿竹笋文化旅游节在福安溪柄黄兰村热闹开场。以笋为媒,四方游客共庆丰收。
福安种植绿竹历史悠久,种植面积居全国各县(市)之首,全市现有绿竹面积6万亩,年产绿竹笋10万吨,竹材15万吨,产值达1.6亿元,共有约3万多户林农参与绿竹生产,溪柄镇、城阳镇绿竹产区的村庄更是有90%以上农户种植绿竹。
一棵竹,富了老乡、美了村庄。像这样产业引领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在福安不胜枚举。
时下福安,乡村振兴是广大农民最热切的期盼、最动人的梦想。民之所望,施政所向。福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按照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突破口,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着力点,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为根本动力,全面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农村文明进步、农民增收致富,一轴富美乡村的新画卷正在这片沃野上徐徐展开。
产业引领
打造富裕乡村
“苏阳红”,从树上红到了网上。这是今夏福安赛岐镇苏阳村杨梅创下的佳话。
苏阳村,福安农业人口最多的行政村。28年前,苏阳果农从浙江引进被誉为“杨梅王”的东魁杨梅,至今,村里的杨梅种植面积已逾3000亩,成为闽东地区种植面积最大的杨梅基地。苏阳村几乎家家户户种有杨梅,如今苏阳杨梅单株最高产量达75公斤,亩产人均收益1万元至1.5万元,全村每天出货量30吨左右,采摘期约半个月。多年来,苏阳果农专注品种培育,苏阳杨梅的品质、口感逐年提升。由于杨梅效益高,种植区已从苏阳村辐射至周边十多个乡村。
一棵杨梅红了一个村,一个蜜桃甜了一个村,一串葡萄富了一个村……这样特色产业支撑富民兴村的故事,正在福安不断涌现。
乡村振兴,产业是核心。因地制宜、选准产业,精心培育、久久为功,形成规模、发挥效益,让农民捧起“金饭碗”、揣上“金腰带”,才是乡村振兴的落脚点。近年来,福安以产业兴旺为重点,着力构建“535”发展模式,即搭建领导聚合平台、园区示范平台、国企龙头平台、创业引领平台、利益联接平台等五个平台,完善产业、生产、经营三大体系,强化政策扶持、科技引领、技术下乡、金融服务、品牌打造五大支撑,不断推进农业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企业化和信息化,提升现代特色农业发展水平。
依托独特的资源禀赋和良好的产业结构,福安已培育形成“2+N”特色产业体系,即以茶叶和葡萄为主的果业、畜牧、水产、林竹产业等。全市现有茶叶面积30万亩,葡萄面积7万亩,水蜜桃、芙蓉李、杨梅、脐橙等水果面积12万亩,一年四季瓜果飘香。2018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82.77亿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883元,增长9.7%。
以“一区两园”建设为抓手,福安成功申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初步建成赛湾万亩现代农业产业园、溪柄和松罗两个千亩高优农业示范园,带动白云山生态观光休闲区、溪潭生态休闲采摘区、社口茶叶加工区、赛江两岸绿竹丰产区、范坑油茶主产区、溪尾、下白石水产健康养殖区、甘棠茶树育苗繁育区等八大特色聚集区建设,基本形成“多乡一品、一乡一业”的农业发展格局。
“民富中心”遍地开花,106个农村淘宝服务站,2000多家农产品网店,促进优质农特产品线下线上营销;104家农业龙头企业,1690多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村创业指数居宁德全市之首;2件中国驰名商标、11件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和证明商标,“坦洋工夫”入选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十强,“福安巨峰”“穆阳水蜜桃”品牌荣获最具影响力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新产业新业态不断发展壮大,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强劲的产业支撑。
生态建设
打造宜居乡村
乡村振兴,不仅要实现“产业兴旺”,还要实现“生态宜居”。
福安穆云畲族乡虎头村的美丽嬗变,就是一个生动缩影。虎头,闻名全省的“桃花村”,水蜜桃是其特色产业。千亩连片桃园,年产鲜桃1200多吨,产值达2400多万元。每到春天,满树和娇、万枝丹彩的桃花,如一席粉红地毯从山脚铺到了山里,十里桃源、景色无边,成为周边游客赏花的必游之地。产业支撑,村里通过实施村容村貌整治和桃园建设,完成游客服务中心、桃园游步道、观景亭、桃文化广场、房屋外墙立面整治等项目建设,醉美畲村魅力四射。
在推进乡村振兴中,福安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以生态宜居为关键,以开展“一革命四行动”为抓手,努力建设生活环境整洁优美、生态系统稳定健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
改厕改水,截至2018年底,福安累计完成297个村庄改厕改水,新建改造村庄三格化粪池3.5万户,改厕改水进度居宁德市首位;新增完成12个乡镇10座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并投产,基本实现全市污水处理全覆盖,预计今年9月底将完成全市村庄的厕所治理和污水治理。
农村垃圾治理,福安进一步健全“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市处理”城乡一体化处理体系,深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春季、夏季战役,所有行政村设置了垃圾集中收集点,建立完善日常保洁机制和节假日垃圾清运应急保障机制。溪尾镇溪邳村等6个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村建设已在积极开展。
村容村貌提升,福安组织完成全市农房建筑风貌梳理,编制了《福安市农村住宅通用图集》《福安市新农村建设农房设计方案集》《美丽乡村福安路径“八个一”图则》等。至2018年底,全市推动119个村庄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共投入约8000万元,完成裸房整治1560多栋,整治面积达35万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2.6万平方米。
综合治水,福安把综合治水与美丽乡村建设紧密结合,依托福安特色文化与生态优势,延续村庄原有水系格局,以休闲、旅游、运动、文化、养生等不同主题,以“一带一美,一乡一品,一村一景”为目标,打造配套齐全、风景秀美、各具特色的八条水景观休闲旅游带。其中,投资1亿多元、全长11公里的穆阳溪安全生态水系项目是宁德市水环境治理与水生态修复的一个亮点,既充分考虑防洪安全,又融入了绿色生态、宜居环境、旅游景观、历史文化等多种元素,还带动了穆阳水蜜桃产业和旅游业发展。在今年5月召开的中国数字峰会上,穆阳溪以全国首条“智慧河湖”的美丽身姿惊艳各方。
繁荣文化
打造文明乡村
6月27日,福安潭头镇下洋村民俗文化节在欢声笑语中启幕。作为当地的一项重要民俗活动,该文化节已连办3年,让当地村民和四方游客在乐享精彩文化盛宴中,传递文明乡风。
在福安,穆阳桃花节、溪塔刺葡萄采摘节、溪潭岳秀脐橙节、范坑油茶文化节等农事节庆活动好戏连台,中国福安“三月三”畲族文化周、中国福安坦洋工夫茶文化周、闽东柏柱洋红色旅游文化周“三大文化活动品牌”和汽车河道越野赛、龙舟赛、自行车赛“三大体育赛事品牌”更是成为扬名一方的文化品牌,成为促进乡风文明、助推乡村振兴的重要平台。
福安是全国5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县(市)之一,去年10月以来,福安市试点建设工作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全力推进乡村文明建设,不断提升乡村发展的软实力,打造文明乡村——
以思想筑魂为重点,开展理论宣讲服务。深化“爱我福安,从我做起”宣传教育,运用农民夜校、水上党校、民情恳谈会、社科论坛、评书亭等鲜活载体,以“下田头+上讲坛”相结合的方式深入农村,向群众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共开展宣讲活动108场次,受众10000多人。
以移风易俗为重点,开展乡风文明建设服务。广泛开展“文明行为我承诺我践行”、道德模范推荐评选和学习宣传活动,坚决抵制红白事大操大办、带彩打牌等不良风气。开展“温暖福安”邻里守望、“幸福福安”助老扶幼、“爱心福安”帮困助学等12类乡风文明志愿服务活动30余场,在乡镇各村布置420多面宣传文化墙,集中宣传报道时代楷模、最美人物、学雷锋先进典型、最美家庭等,有效引导群众在参与实践中提高道德素养,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
以文化惠民为重点,开展文化服务。依托福安市文化馆、图书馆、平讲戏传承中心、白云山合唱团等平台,组织120多支文艺小分队深入农村开展文艺展演、文化服务活动52场,以群众“听得懂、喜欢听”的“土话、白话”“唱起来+演起来”,活跃繁荣基层文化生活,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以产业兴旺为重点,开展科技与科普服务。建立包括市、乡、村三级专业技术人才、科技特派员、农村实用人才、大学生村官、科普信息员等400多人的科技与科普志愿服务队伍,深入田间地头,以“手把手+面对面”的方式提供良种培育、丰产栽培、精深加工等技术指导,激发群众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情,着力提升群众致富增收技能。2018年10月以来,累计开展科普活动57场,科技下乡75次,惠及群众9020多人。
田野,凝聚着丰收的热望;乡村,激扬着振兴的号角。福安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聚焦高质量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走前列、做表率,朝“农民幸福乐居地、现代农业新高地、美丽乡愁承载地、全域旅游目的地”大步迈进,努力实现“全家福安,一生长乐”的美好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