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渔监:争当渔监事业的“奔跑者”
2019-07-05   作者:张强   来源:厦门渔港监督局

近年来,厦门市渔港渔船管理处高度重视党建工作,推动各项工作增效落实。从渔船的更新改造,到审批流程的优化;从渔港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到渔业安全生产的保障,厦门市渔港渔船管理处多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向人民群众交出了一份份漂亮的答卷。漂亮的成绩背后,可以看到争当“奔跑者”的厦门渔监人一刻也等不得、一刻也慢不得、一刻也耽误不得的紧迫感责任感。

高质量的党建工作,是市渔港渔船管理处取得漂亮成绩的法宝。“业务工作忙,任务重,党建工作就更加不能放松。”这是市渔港渔船管理处领导班子的经验之谈。作为服务全市渔业发展的一线职能部门,市渔港渔船管理处一直以来高度重视党建工作,特别是在厦门率先开展党建标准化试点建设以来,市渔港渔船管理处将纸上、墙上的党建标准化制度融入党员干部的工作当中,做到“真学习、真试点、真融合”,推动各项工作增效落实。

不忘为民服务初心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以群众满意为最高标准则是市渔港渔船管理处各项工作的最高标准。思想意识上亲民,政策制度上惠民,服务行动上便民,厦门市渔港渔船管理处党总支将为民服务的宗旨贯彻到每一项工作环节当中。

在群众眼中,市渔港渔船管理处是一个亲民、低姿态的部门。为了加快推动项目进度,市渔港渔船管理处的工作人员常常上门将服务送到业主单位的家门口。为了让渔民朋友尽快拿到新船的证照,在渔船码头、渔民家中时常可以看到市渔港渔船管理处的工作人员随时随地办公,甚至是趴在汽车后备厢盖上填写资料的身影。据介绍,市渔港渔船管理处全体党员每年下乡服务的时间超过120个工作日,足迹遍布厦门岛内外的每一个渔村。

在具体工作中,市渔港渔船管理处的党员职工将便民、利民、惠民的“三民”服务精神发挥到极致,成功打造了服务渔民贴心、许可审核细心、监督检验专心、资源保护用心、党和人民放心的“五心”党建品牌。

坚定信念攻坚克难

全市近千艘老旧渔船需要更新改造,新造渔船需要集中检验审批,小型渔船通导设备要集中普及……去年以来,市渔港渔船管理处的工作任务大幅增加,曾给该处的干部职工带来巨大的压力。困难面前,市渔港渔船管理处党总支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坚定信念攻坚克难,出色地完成和推进了各项工作。

特别是推进厦门市老旧渔船更新改造的工作,改造数量多、任务重、情况复杂,市渔港渔船管理处党总支积极推进简化小型渔业船舶行政审批实施方案,小型渔业船舶行政审批办理承诺时限由原来的28个工作日压缩为15个工作日;通过继续推行并联审批、简化审批、进村入户、深入船厂服务,对船网工具指标即办件的审批文书进行了简化;密切跟踪船厂建造进度,引导渔民根据建造厂和建造船型开展各项工作,提高办证服务和建造进度;抽调业务骨干进入“5+2”“白+黑”“半天在一线半天奋战办证”的工作状态,让老旧渔船更新改造取得突破性进展。

为了加强各单位协同配合,有效防抗台风的能力,在厦门高崎渔港开展的2019首次大型海洋渔业应急综合演习中,市渔港渔船管理处坚持“贴近实战”的要求,组织市海洋执法、渔港管理、消防、武警、公安等多部门参与,全面检验了各项应急工作流程及组织指挥程序。

推动试点勇于实践

市渔港渔船管理处在全市率先开展了党建标准化试点建设,并根据实际工作完成了党建标准化制度汇编及贯彻工作。

在小型渔船上安装同时具备GPS/BD双模定位、AIS(船舶自动识别系统)与RFID(射频识别技术)三种功能的通导设备,有效提升了小型渔船的安全管理。该做法在全省尚属首次,在国内保持先进水平;敢于直面困难,在全国率先试水渔港建设审批,完成澳头对台渔业基地(一期、二期)起步工程初步设计审查,探索出一条较为可行的渔港建设管理新路子;结合渔船更新改造工作,在全国率先为小型渔业船舶配备垃圾分类桶,开展小型渔船的垃圾分类工作。市渔港渔船管理处的党员干部结合工作实际,实事求是闯新路,开创了多项工作的“率先”。

敢做别人没做过的事,敢于尝试探索新事物,这些创新实践,体现了厦门渔监人对工作的担当,对更高管理效率的追求,对已过往成绩、做法自我扬弃的勇气。

责任编辑:明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