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溪两侧连片的古民居里,“藏着”不少非遗项目。
鲤鱼溪的特色文创产品让游客驻足流连。
锡画等手工艺品植入鲤鱼文化元素。
远山凝黛,近水潺潺。入夏以来,虽然雨水频繁,但天气凉爽宜人,大量游客到周宁县浦源镇,观鱼摘果,赏山水风光。拥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鲤鱼溪、度假休闲胜地仙风小居、撑筏览山佳境江源等众多特色景点的浦源镇,犹如一颗磁石,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四方游客。
近年来,浦源镇探索以文兴旅、以旅兴文,以农促旅、以旅促农,通过党建引领、强化服务等举措,不断挖掘“旅游+”发展潜力,以推进旅游新业态为重心,以培育消费新热点为抓手,推动旅游业与其他产业深度融合,全域旅游发展迸发出勃勃生机。
以文兴旅,以旅兴文
白天,游客漫步在浦源镇浦源村鲤鱼溪景区。蜿蜒的溪流两侧,连片的古民居勾勒出优美的天际线,溪水轻轻流淌,鲤鱼摆尾荡起层层涟漪。傍晚,华灯初上,古朴的鲤鱼溪在各色鱼灯映衬下,又向人们传递着另一种视觉美感。
“前些年,随着大量人口外出经商务工,加上文化传承式微,上世纪90年代曾经十分热闹的鲤鱼溪,一度沉寂。”镇党委书记魏日升说,复苏始于2016年,县里提出打造全域旅游的发展目标,作为全县龙头景区的鲤鱼溪,迎来了发展新机遇。
旅游的发展需要文化的推动。对于鲤鱼溪来说,吸引游客的不止自然风光和明清古民居,更有当地的鲤鱼文化。因此,周宁县主动对接宁德世界地质公园,投资逾1.5亿元,不仅全面整治鲤鱼溪水系、修缮古民居,还规划实施了推动一批建设项目、引进一批文创项目、扶持一批特色产业、复原一批传统民俗的“四个一批”项目近40个。
近年来,为更好地宣传、保护、发展当地非遗文化,浦源镇努力将非遗项目及其传承人推入大众视野。在镇民俗馆,非遗传承人集中展示观赏性较强的周宁评话、手工制硋等非遗项目;在鲤鱼溪景区,每周都能见到护鱼习俗“鱼祭礼俗”表演;郑氏宗祠戏台也修葺一新,定期邀请黄埔北路戏等地方戏曲演员登台演出。此外,传统民俗舞龙表演、驮灯展演等,在重大节庆日子也在景区交替上演。
以文兴旅,旅游产业因挖掘文化底蕴而有了灵魂;以旅兴文,当地特色文化因旅游业发展而再度逢春。浦源镇还筑巢引凤,吸引文创青年入驻景区,为旅游发展注入新力量。
走进鲤鱼溪一处名为“云创空间”的古民居,一楼大厅摆放着的文创作品琳琅满目,有抱枕等生活用品、锡画等手工艺品、U盘等办公用品,它们有一个共同特点,外观或内容都植入了鲤鱼文化元素。
不久前,周宁县政府聘请了一批文化艺术顾问。“我负责运营‘云创空间’,重点发展鲤鱼文化创意产业。我们针对一些有潜力创业者的成果,在产品呈现和品质优化方面进行升级,并给予相应的资金、技术扶持。”从北京来的艺术顾问李可对说。
据介绍,通过包括孵化中心、创新创业平台和电商平台、文创空间的“一个中心、两个平台、一个空间”建设,“云创空间”为青年、大学生创业提供了一个可“拎包入驻”、有政策倾斜和销售渠道的新载体,也让鲤鱼文化的表现形式更为丰富、更具品位。目前,已有鲤鱼溪画院等10家商业单位,加入“云创空间”创客联盟,助力鲤鱼溪文旅产业发展。
以农促旅,以旅促农
以农促旅、以旅促农,传统农业和旅游新业态互动、交融。近年来,浦源镇立足自身旅游资源和生态农业条件,把人鱼文化、田园风情、乡野景致与农业种植、农业采摘有效衔接,旅游新业态朝着亲近自然的休闲农业体验游方向发展。
在位于浦源镇东升村的宁德鲜满园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基地大棚里看到,工人们正在忙碌培育兰花。基地负责人陈寿强介绍,这个兰花基地一期投资3000万元,占地85亩。基地现有近百个兰花品种,产品主要销往江苏、浙江、广东以及闽南一带。“因为临近鲤鱼溪景区,平日来基地赏花、买花的游客也是络绎不绝。”陈寿强说。
距离鲜满园兰花基地不远处的高盛蓝莓基地,种有蓝莓、冬枣、八月瓜等高优水果300多亩,一年四季皆有水果可品可摘。周宁县千亩高优农业示范园、周宁县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园与鲤鱼溪景区也连成一片,从而将浦源、上洋、吴山底、东升、溪坪、紫云6个村庄串联成集人文风光、农业采摘、自然景观于一体的“大鲤鱼溪风景区”。
地处鲤鱼溪花海公园内的冷凉花卉种植基地目前已初具规模,该基地坚持精品化引领、规模化发展,旨在打造高档次、高效益的花卉龙头企业和高山冷凉花卉品牌。预计至2020年,花卉种植基地产业总产值将达2亿元,将有效助力乡村振兴战略。
与此同时,为了提高产业综合效益,浦源镇以融入周宁县全域旅游发展为目标,将农业资源与旅游要素、地域特色与文化底蕴相结合,依托高山蔬菜、晚熟葡萄、冷凉花卉等特色产业,大力发展农业休闲观光旅游,一批批休闲农庄、观光采摘园、生态餐厅、精品民宿的出现,进一步带动“美丽经济”发展,走出一条旅游增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路子。
如今的浦源镇,春有鲜花醉游人,夏有亲水沁心脾,秋有瓜果满枝头,冬有雾凇惹人爱。魏日升说,经过不断探索,该镇成功打造了鲟鱼观光园、仙风山森林人家、吴山底休闲项目体验基地等农旅融合示范点,“溪坪—东升—吴山底—紫云”“萌源—江源—进登—五源”两条美丽乡村景观带基本形成。人居环境进一步美化的同时,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党建引领,强化服务
“在这里,我们要购买贫困户的农产品,可直接扫描包装袋上的二维码,或者通过上面标注的挂钩帮扶人信息,与农户取得联系。”在周宁县千亩高优农业示范园农产品展示馆,来自宁德的游客张浩正在选购农产品。
近年来,周宁县千亩高优农业示范园渐渐成为当地的热门“新景点”,到周宁旅游的游客,都喜欢在游览期间到这个示范园“买买买”。当地贫困户种植的特色农产品,被摆在园区展示馆的显眼位置。帮助贫困户发展生产、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是周宁县千亩高优农业示范园“大党委”成立以来的一项具体惠民举措。
2016年,本着“党员群众需求在哪儿,党组织服务就到哪儿”的理念,浦源镇党委以“联建双推”为契机,以周宁县千亩高优农业示范园内的两个非公企业党支部、示范园区技术服务党支部和相关4个建制村党支部为基础,共同建立周宁县千亩高优农业示范园“大党委”,旨在强化综合服务水平,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业发展中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
“‘大党委’始终将核心带头作用贯穿于非公企业党组织、基层村级党组织建设中,将强化服务贯穿于农村产业发展和产业链条延伸过程中。”周宁县千亩高优农业示范园党委书记陈华介绍,园区“大党委”把党建工作延伸到田间地头,创新工作机制和管理制度,建立了“企业主提事、联席会议事、党委会定事”议事决策机制,农业技术人才定期走访企业联系服务机制以及非公企业党组织帮扶孵化机制,并积极协调有关单位,为企业、合作社入驻园区提供项目申报、土地流转、供电优惠、创业培训等多方位服务。
在周宁县千亩高优农业示范园“大党委”引领下,近年来,该园区新培育市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市级农业示范社1家,实现技术成果转化6个,试种成功并推广高山晚熟葡萄、食用菌种、高优蔬菜三项新优农产品,为全县新增农业产值980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