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 让农民增收企业增效
2019-06-18   作者:高文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

近日,财政部、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联合印发了《关于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的意见》,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印发了“优质粮食工程”三个子项实施指南,对进一步深入实施“优质粮食工程”作出全面部署,提出具体要求。

  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新闻发言人、规划建设司司长钱毅介绍,自2017年启动“优质粮食工程”以来,在增加绿色优质粮油产品供给,促进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消费者得实惠等方面已经取得了积极成效。2018年全国粮食产业经济实现总产值3.1万亿,增幅超过6%,粮食产业经济保持了稳中向好势头。

  据钱毅介绍,“优质粮食工程”包括粮食产后服务体系、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建设和“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三个子项。三个子项既自成体系,又互相支撑,整体推进、同向发力,强化集聚效应,实现粮油产品品种多、质量优、品牌强,让农民增收企业增效、消费者有更多更好的选择。

  粮食产后服务体系突出需求导向,优化功能布局

  优化服务体系布局。根据产粮大县区域粮食产量、生产集中度、服务辐射半径等,科学布点粮食产后服务中心。现有设施设备已满足实际需要的产粮大县,原则上不安排新建项目。非产粮大县粮食生产较为集中的,可适当予以支持。

  坚持多元主体建设。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参与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粮食企业和基层供销社等各自优势,择优确定建设主体。整合盘活现有仓储设施等资源,探索建立共投共建共享机制。

  提升综合服务效能。优化粮食产后服务中心建设内容,合理配置清理、干燥、收储、加工、销售等服务功能。原则上不得新建仓容,鼓励通过改造现有仓储设施,实行粮食分等分仓储存。创新为农户服务方式,粮食产后服务中心既可开展“五代”服务,也可提供“一卖到位”等便捷服务和技术指导、生产资料、市场信息等延伸服务。

  粮食质检体系突出服务功能拓展,提高检验监测能力

  完善强化功能。以符合布局要求的粮食和储备部门现有事业单位为主要依托、粮食骨干企业和有关高校为补充,完善国家、省、市、县四级检验监测机构网络。根据功能定位和承担的任务,提升各级检验监测机构装备能力。

  加强省级统筹。各地制定统一技术标准,合理确定设备配置与选型,明确运行配套条件。原则上由省级粮食和储备部门统一组织设备采购、项目验收和统筹调剂使用等工作。建立省级检验监测机构技术联络员制度,帮助基层提高业务能力。

  提高服务水平。引导各级检验监测机构拓宽服务领域,创新运行机制,提高仪器设备利用率,加快推动从提供单一检验服务向综合服务转变。积极拓展第三方检验服务市场,培育扩大检验市场,提供便捷优质服务,保障粮油产品质量安全。

  “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突出市场品牌提升,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辐射带动效应。统筹兼顾产粮大县、特色粮油生产县,择优选定示范县(市)和示范企业,全面实施“五优联动”,系统打造好粮油供应链。重点支持示范企业以“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模式结成利益共同体,开展订单收购,建设种植、加工基地,增加优质粮油产品,带动农民持续增收。通过示范引领,实现优质粮食种植规模化、收购订单化,以及绿色储存、适度加工。

  加强粮油品牌建设。推出一批具有较高市场知名度、美誉度和竞争力的粮油名牌产品,拓宽销售渠道,增加有效供给。发挥好国家粮食电子交易平台作用。制定“好粮油”产品及标识管理办法,建立健全粮油企业信用监管体系。完善分级遴选机制,省级粮食和储备部门负责本省“好粮油”产品遴选,国家粮食和储备局在省级遴选基础上,择优遴选“中国好粮油”产品。

  引导科学合理消费。建立粮油质量调查和品质测报、“好粮油”产品调查监测信息发布机制。各级粮食和储备部门要宣传“好粮油”产品,普及营养知识,提高全社会健康消费认知水平,引领城乡居民由“吃得饱”向“吃得好”、吃得健康转变。

  钱毅表示,从“优质粮食工程”及三个子项目标看,到2020年,粮食产后服务体系要力争实现全国产粮大县全覆盖,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要实现国家、省、市、县四级联动,监测覆盖面提升60%左右,“中国好粮油”行动计划要实现全国产粮大县的粮油优质品率提高30%左右,加快形成“种粮农民种好粮、收储企业收好粮、加工企业产好粮、消费者吃好粮”的良好局面。


责任编辑:明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