擦亮人文名片,“茶仙小镇”等你来
2019-06-18   作者:吴苏梅   来源:福建日报

res11_attpic_brief.jpg

高谦文化广场

编者按:寿宁县武曲镇地处县域东南部,与福安市接壤,素有寿宁“南大门”之称。大韩、塘洋、武曲、南岸等数十个风光秀美、人文底蕴深厚的美丽乡村分散在连绵十里的长溪两岸。

近年来,寿宁县委、县政府提出,武曲镇要紧扣乡村振兴战略,做好“旅游+”文章,围绕“茶旅融合,深度发展”,打造“茶仙小镇”。该镇将龙虎山茶场作为小镇文化核心区进行建设,建立茶产业“产、学、研、旅”示范基地,并将红色少年张高谦、知青、“茶仙”张天福三张文化名片植入自然风光,依托名人、名村,深入挖掘打造“茶仙小镇”,实现“茶果与乡村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

知青山庄,追忆激情燃烧的岁月

刚刚过去的端午节假期,寿宁县武曲镇塘洋村像五一黄金周一样,迎来络绎不绝的省内外自驾游游客。游客们或三五成群或携家带口地散入地矿公园、知青山庄等地游玩拍照。作为武曲“茶仙小镇”三张人文名片中的一张,这个假期,塘洋村凭借独具魅力的知青文化吸引了上万名游客驻足。

“塘洋村曾叫塘西村,眼前这座知青楼就是当年知青们在村民的帮助下,用辛勤的双手一砖一瓦盖起的……”在塘洋村长溪上游河畔的知青山庄里,塘洋村挂村干部王月彬客串导游带着游客参观寿宁县首个知青文化展示馆。

这栋临湖而建的两层青砖建筑曾一度荒废,周围长满一人高的杂草。近年来,塘洋村着力推进乡村生态休闲旅游和美丽乡村建设,先后完成造福工程、全省首个村级地矿公园、生态护岸工程、自行车慢道、登山步道、旅游停车场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在此基础上,镇村两级立足知青文化历史背景和人文资源,对原本闲置破旧的知青楼重新修缮,布局陈设知青文物,设立知青文化展示馆,并在知青楼周边进行花园式美化改造,修建了观景走廊、登山步道等景点,着力打造集乡土教育、创业励志、聚会休闲为一体的知青文化和特色产业展示平台。

“电影放映机、缝纫机、老报纸、绿军装……从一个个实物、一张张图片、一段段视频中,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当年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处处感受那段艰苦奋斗的时光。”游客范蔚霞带着朋友从寿宁县城赶到知青山庄,就被这里别样的历史风貌吸引住了,“我准备下次再带上高中的孩子来这里看看,学习感受吃苦耐劳、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知青精神。”

英雄故里,做大做强特色农业

从知青山庄出来后,范蔚霞又与朋友们驱车前往相隔不远的大韩村和龙虎山游玩。

res03_attpic_brief.jpg

摄影爱好者在大韩村采风。

大韩村是红色少年张高谦故里。这位红色少年为护羊牺牲的事迹在闽东家喻户晓。1991年,张高谦烈士陵园建成,先后被命名为“福建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福建省学校德育基地”“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全国青少年教育基地”。近年来,该村又新建了张高谦精神德育馆、高谦广场和高谦小学图书角等。每逢清明节和儿童节,来自各地的青少年都会到此参观瞻仰。

大韩村还拥有“福建最北古榕树群”,这些古树平均树龄在400年以上。其中,一棵600多岁的樟树上寄生着一棵200多岁的榕树,形成和谐共生的“樟抱榕”奇特景观。

每逢节假日,大韩村的高谦广场、古榕树下、河畔沙石滩、知青路茶园等都有一批批游客驻足,许多新人也慕名前来拍摄婚纱照。

“大韩的名气很响,游客也很多,但村民收入一直以来无法提高,贫困村的帽子无法摘掉。”大韩村党支部书记陈少旺告诉。

如何将人流量转化为实实在在的收入呢?2015年,村两委经过调研,引导村民成立合作社参与水果种植,建设脐橙观光园,发展以休闲观光为基础的山地特色农业;请专家根据大韩的土壤、气候条件,指导农民通过技术改造提高脐橙品质;举办采摘节等吸引游客观光采摘。与此同时,沿堤岸建设健身步道、公园,串联古榕树群,为游客和村民提供休闲散步、遮阴避暑的好去处。

响亮的名气,让大韩脐橙广受游客和消费者欢迎,不仅售价高,还完全不愁销路,果农的收入比以往翻了一番,同时带动了更多群众发展农业的热情,有的种起了猕猴桃、葡萄,有的养起了田螺、淡水鱼。

“如今,山地农业、生态茶业、立体养殖、乡村采摘游遍地开花。”老党员陈思庆感慨地说。

龙虎山上,打造“茶仙小镇”助村民增收

res07_attpic_brief.jpg

游客在修缮一新的龙虎山茶仙餐厅观看北路戏。

武曲境内拥有生态茶园2万亩,所产茶叶多次获得“中茶杯”等全国性大奖,其中历史最悠久、最出名的茶企当数龙虎山茶场。

龙虎山茶场距武曲镇区仅1公里,是个有着60年历史的国营老茶场,集无公害茶研制、开发、生产、营销于一体,茶场环着山脚有10栋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砖木楼房,如今依然保持当年风貌。上世纪70年代,德高望重的茶学家、制茶和审评专家张天福曾在这里生活、工作了7年。

2017年6月,108岁的张天福在福州病逝。当年9月,龙虎山茶场工作人员在整理旧仓库时,意外发现了8罐用玻璃罐封存的成品茶样,经多方考证,被确定是张天福在1975年左右亲自制作、封存的教学茶样。虽是40多年前的老茶,但外形、色泽依然完好,堪称“孤品”。此外,还发现了张天福亲笔撰写的16本100多页关于茶园建设、茶树管理、试验科研、采摘标准、制茶技术、审评标准等手稿。

在长达7年的“下放”岁月里,张天福在龙虎山不仅留下了大量关于茶叶生产、试验的记录,还向来这里“上山下乡”的知青们传授科学种茶制茶的知识和技术,做他们的良师益友。在他的指导下,许多职工、知青后来都成长为独当一面的茶业技术骨干和专家。

“张天福与武曲的不解之缘是建设‘茶仙小镇’的深厚文化积淀。”武曲镇党委书记卢莹说。县委、县政府提出打造武曲“茶仙小镇”后,该镇将龙虎山茶场作为小镇文化核心区进行建设。

目前,龙虎山茶场已建设茶园观景路5公里,修缮创意茶民宿一座,完成部分旅游配套设施建设和百茶园、龙虎山二级公路连接线的规划设计和前期工作。同时,筹建茶仙馆、茶文化交流中心、茶学大师工作室、观光示范茶厂等。与此同时,通过举办采茶节、采摘节等旅游推介宣传活动,拉动人气,提升乡村魅力。

“独特的自然生态和人文积淀使武曲乡村休闲游发展迅猛,同时带动农民收入大幅增长。这两年来,每年春茶收入都比往年提高不少。2018年,全镇实现茶产业收入1.38亿元,水果业收入7000万元。”卢莹告诉,“未来镇里将立足‘茶仙小镇’建设,推进‘一村一品’布局,让武曲镇基础设施和休闲要素更完善,让游客愿意来、值得来,进而拉动更多人气,助力乡村振兴。”

责任编辑: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