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兰社区:做大党建“朋友圈”
2019-06-13   来源:福建日报

莆田市现有46个乡镇、8个街道,848个建制村、123个建制社区。全市有基层党组织4910个,其中党委309个、党总支部148个、党支部4453个。

莆田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卓晓銮表示,聚焦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和重点任务,围绕“品牌升级、薄弱加强、难点突破、整体过硬”目标,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以“质量和制度提升年”为抓手,着力推动基层组织建设提质增效,为推进高质量发展落实赶超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近期,《莆田观察》将以莆田基层党建为重点,深入挖掘一批典型案例和经验做法,陆续推出社区党建、项目一线党建、中心村党委、行业党建、流动党员管理等工作实践报道,展现莆田党建的特色与成果。

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仙游县木兰社区坚持每月定期召开主题党日活动,以党员喜闻乐见的方式落实“三会一课”等党内生活制度。每月雷打不动定期参加党组织活动,成为社区每个党员的“生物钟”。

20多年来,木兰社区党委坚持这一制度,并加强活动日与“三会一课”的深度融合、创新党员教育管理方式,逐步将“党员学习活动日”发展成为主题党日活动制度,成为社区广大党员的自觉行为。

近年来,木兰社区党委综合利用主题党日活动制度优势,进一步延伸社区“大党委”服务功能,重点为偏远山区村党组织和党员、务工经商流入党员就近开展和参加党内活动提供必要服务。

坚持学习,二十多年如一日

“通过‘三会一课’来教育广大党员,该学什么,不该学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近日,在木兰社区见到了老书记林昭杰。他介绍说,“三会一课”是指党组织定期召开委员会、党小组会、党员大会,按时上好党课。“主要是学习党在各个时期的方针政策,特别是惠民政策,共同商议社区重大事务和工作热点难点。”

木兰社区地处仙游县城西郊、木兰溪畔,常住人口5586人、流动人口5000多人。社区集体经济收入近300万元,居民人均收入1.5万多元。

林昭杰是木兰社区居民,1977年从浙江宁波退伍后回到社区任职,后来担任木兰社区党支部书记。他发现,在改革开放之前,党员干农活担子挑得最重,锄头拿得最高,但随着生产责任制以后,党员都在谋求自身发展,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出来。

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下,农村劳动力外流,使得党组织形态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社区党组织存在着“三会一课”落实不到位、组织生活不经常、活动形式单一等问题。为此,林昭杰苦思冥想,寻找破解方法。

于是,林昭杰下定决心落实“三会一课”制度,把每月15日定为党员学习日。起初,由于种种原因,效果不是很明显。林昭杰通过调查研究,找到党员不参加“三会一课”的问题所在,然后对症下药,给当事人做思想工作。慢慢地,越来越多党员加入学习队伍。

“再好的政策没有人去宣传、推行,都会大打折扣,特别是党员,起到关键作用。作为党员,首先自己要学好学透。”如何引起他们的兴趣和自觉?林昭杰不定期邀请专家学者前来讲课,让大家听得津津有味。

20多年来,木兰社区党组织从规范“三会一课”入手,把每月15日定为“党员学习活动日”,作为开展组织生活、讨论居务的重要载体,增强社区党委凝聚力、向心力、领导力,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如今,木兰社区选择“走出去”,为当地后进乡村传经送宝,分享党建资源与经验,做大党建朋友圈。

扩大载体,共建中互帮互助

2004年,木兰社区成立党委,目前有木兰、滨河小区、离退休干部等3个党支部和8个党小组,263名党员。其中,滨河小区党支部是全县首个楼宇小区党支部,按照楼宇小区段落分布,设有3个党小组、14个党员楼栋长。

从党支部到党委,“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的载体越来越大,加入进来的人员越来越多。

木兰社区党委吸收上级驻辖区机关企事业、“两新”组织、非公有制企业等单位党组织负责人,担任“兼职委员”,形成社区“大党委”。“不但丰富了学习教育内容,党日活动的多样化,还推进了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木兰社区党委书记林志峰说。

每年,“大党委”协调驻区单位党组织结对共建,签订共建协议、项目认领书,资源共享,互通有无,开展在职党员到社区POS刷卡机报到、在职党员志愿服务、微心愿认领等活动,明确社区、驻区单位的工作责任和目标任务,建立结对共建、党员共管、资源共享、发展共推等四项机制。

木兰社区党委组建了党员劝导队、巾帼党员志愿服务队、党员抢险突击队等多支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伍,定期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义诊、关怀慰问、文明劝导、家电维修等服务。“在社区形成互帮互助、党群连心的良好氛围,为居民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党员林加其说。

在木兰社区,每一个先锋党员,都是一个“红色爱心中转站”。1997年7月,年仅20岁的林云鹤进入仙游县鲤城街道木兰社区,成为全县第一个女联防队员。当时,林云鹤的月收入仅有230元,但为民服务才是她的工作动力。为更好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木兰社区开展党小组评选“党员五带头”家庭活动,引领片区党员定期开展“四个必访”,对乔迁新居的家庭必访、两劳释放人员必访、特困居民必访、下岗失业人员必访。

以强带弱,帮扶中发挥作用

仙游县社硎乡田利村是个老区基点村,也是省定贫困村,全村人口561人,有党员33名。由于地处偏僻,交通闭塞,党员平时回村有诸多不便。从城关坐车回村参加会议,要花上近2个小时,而且要向厂里请假。

“除了村两委5名党员之外,其余党员都在木兰社区。组织生活开展难,党员先锋作用发挥不到位。”陈立广是莆田市委组织部干部,在田利村挂职党支部第一书记,“为此,在‘木兰社区’设立红色驿站,由18名党员组成第一党小组,让党员就近学习,开展组织活动,接受党的教育管理。”在红色驿站揭牌当天,木兰社区党委与田利村党员一起开展“不忘初心、志愿同行”主题党日活动。“眼下,组织就在身边,自己也能过正常的组织生活,履行党员义务了。”田利村党员罗宝生如是说。

与此同时,木兰社区党员也在田利村红色阵地接受老区精神教育,重走革命路、聆听革命故事、寻找革命标语、唱响红军之歌,传承红色基因,在老区感受榜样的力量,激励前行。

携手共建,木兰社区与田利村联合修缮了“中共闽中特委罗木坑交通站”,开辟了一段全程约3公里的“革命路”,还实施了红色旅游项目,带动村民参与餐饮、农产品销售、景点运营等红色旅游相关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通过‘红色驿站’,大家从木兰社区学到很多东西,转变了观念,开阔了视野。”田利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罗凤胜说,“村里除了红色资源,还有绿色资源,生态环境良好,是发展特色优质农产品的好地方。”

田利村主动与省农科院博士技术合作,流转30多亩土地,开发成猕猴桃基地,投入40万元种植猕猴桃,帮助16位村民就地就近就业;建立油茶基地,种植近60亩油茶林,投产后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10多万元……

每到田利村农产品上市季节,木兰社区党委和田利村在外党员还充当推销员,为村里的农产品销售寻找、推介各种渠道,让农产品走出大山。近期,田利村将在木兰社区租一块场地,打造线下农产品集中展销平台。

点评>>>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在新时代,只有加强基层党建工作,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优势,为党的全面发展奠定更牢固的基础、提供更强力的保障。

党的基层组织如同一个人的神经末梢,而其中的党员就像是微小的细胞,如何保持神经末梢的敏感性和细胞的活跃度,坚持长期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充电,才能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真正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

木兰社区各项事业能够脱颖而出,与其二十多年如一日开展“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关系密切。更值得点赞的是,木兰社区的党建经验一直在更新、在完善、在充实,而且还辐射到其他地方,复制推广,成为一种可供借鉴的实践模式。

责任编辑:方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