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乡村旅游新活力
2019-05-30   作者:刘菲菲 梁熙 赖文光   来源:闽西日报

乡村旅游的出现给农村经济的发展、城乡人民文化的丰富、就业问题的解决和旅游业的兴旺注入一股活力。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是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农村振兴的有效途径,其发展前景是无量的。如何更好地发展乡村旅游助力乡村振兴?市政协委员们结合实际调研情况,提出了加快和完善乡村旅游规划编制、整合发展行业资源、打造乡村旅游新产品等多项建议。

重规划 全域统筹

我市乡村旅游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截至2018年,我市共创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3个,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6个,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4个。福建省乡村旅游休闲集镇11个,福建省乡村旅游特色村94个。

市政协委员在提案《关于进一步提升我市乡村特色旅游发展的建议》中强调,发展我市乡村旅游要加快和完善对乡村旅游的规划编制,不断强化全域统筹理念,加强规划顶层设计。坚持衔接融合创新,围绕“清新福建、魅力龙岩”的目标定位,进行规范设计,从村镇突破,旅游规划、项目策划、项目引进与营运同步进行。同时,以典型作示范,充分利用我市丰富的生态、传统村落、特色农业和美丽乡村建设平台,突出旅游发展规划与城乡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产业布局规划等各种规划的紧密衔接,实现多规合一。

融资源 延伸产业

近年来,我市休闲农业开始崭露头角,如今早已从简单的餐饮为主的农家乐,发展成为集科普观光、休闲、采摘等为一体的综合乡村旅游。在市场拉动、政府扶持下,我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如雨后春笋一般蓬勃发展起来,并随之涌现出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功能较为齐全的休闲农业企业。

因此,市政协委员们建议整合发展资源,做好“旅游+”,将乡村旅游不断与文化、体育、农业、工业、林业、商业等相关产业和行业进行融合。如乡村旅游与体育产业融合,打造文化体育与旅游相结合、乡村旅游和品高山生态茶相结合,带动茶旅一体化;以亲子教育为核心,探寻客家耕读文化,促进文旅融合发展等。

扬特色 营造品牌

通过着力打造乡村旅游新产品新业态,解决好当前我市乡村旅游产品数量偏少且大多风格雷同等突出问题。挖掘各乡村文化资源,组织作家、采风,使我市乡村旅游文化品位得到提升,游客在乡村行走中,随地可感受到乡村涌动的深厚的文化历史。针对各村资源特色,分类指导提升,以体验为主,增加互动,求真求趣。力求不搞雷同化产品,同质化产品。逐步培养乡村旅游加文化创意发展模式,使乡村文化得以物化,将非遗与艺术品展示、茶艺、文化创意、文化交流、商品包装等融合一起。

与此同时,做精做活乡村旅游宣传品;充分利用网络、微信等新兴媒体,推广我市的风光山水、历史人文,扩大旅游知名度;营造浓郁乡村节庆活动。如连城县罗坊走古事、姑田游大龙、新泉犁春牛,新罗区雁石镇“上刀梯”,长汀县彭坊村游刻纸龙灯以节促旅,点亮乡村慢旅游热潮。

抓重点 精准帮扶

2018年,我市共评定120个旅游扶贫示范户,14个旅游扶贫示范合作社。新罗区老寨村、武平县湘坑村、连城县上琴村、长汀县曾坊村4个省级旅游扶贫重点村申报评定工作,给予每个村20万元补助资金,用于编制旅游扶贫规划和扶持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通过加大对我市乡村旅游业发展政策支持力度,完善相关政策倾斜,通过考核、评定(如达到省级、市级、区级旅游特色经营点等),实行不同的优惠奖励措施,提升经营户的积极性,从资金、政策等各方面提供保障。

责任编辑:朱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