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在乡村 安居乐业
——宁德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侧记
2019-05-30   作者:郑雨桐 叶陈芬   来源:闽东日报

2.jpg

绿水青山掩映中的屏南龙潭村 本报 王志凌 摄

  五月的宁德,生机盎然,城市勃发发展的脉动,乡村同样涌动振兴的热潮!

  一个个美丽乡村美轮美奂,宛若散落在山川田园间的“珍珠”;一幢幢乡村别墅错落有致,荫庇着奔向小康生活的人们……现代文明与田园风光相互交融的美丽画卷,伴随着乡村振兴的“号角”,在闽东这片红色大地上铺展开来。

  过去,宁德,曾是典型的“老、少、边、岛、贫”地区,被列入全国十八个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城市基础尚且较为落后,更何况地处偏僻的乡村。

  滴水穿石,久久为功!传承这一精神,改革开放40年以来,宁德历届党委、政府一任接着一任干,集八方之智啃“硬骨头”,举全市之力攻坚拔寨,创造了脱贫攻坚的“宁德模式”,给乡村穿上美丽的“新装”,农村人居环境大为改善。

  市委市政府更是高瞻远瞩、主动谋划,在2016年实施改水改厕工作的基础上,2018年底制定《宁德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要求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用3年时间,实施农村“厕所革命”、农村垃圾治理行动、农村污水治理行动、农房整治行动、村容村貌提升行动等“一革命四行动”,确保全市农村人居环境质量得到全面提升。

  东风又起催奋蹄。这是以“弱鸟先飞”、以人民为中心发展理念的重大体现!

  手捧“山海经”,脚踏“振兴路”。一个关于闽东乡村的动人故事,又一次翻开崭新篇章!

  厕所“变脸”家园变美

  村道通畅、屋舍整齐、沟渠清澈,霞浦县牙城镇凤门村如今变了模样。

  “以前村里可没这么干净,那房前屋后全是臭水沟,天气一热臭的啊……”凤门村村民李祖聘想起先前村里污水横流的样子,直摇头。

  村干部告诉,凤门村主村有85户410人,日产生活污水量约13吨,污水都直接排放到房前屋后的水沟里,不仅影响环境卫生,更易滋生蚊蝇,改厕改水迫在眉睫。

  2017年,凤门村启动了改厕改水工作,建设完成了涵盖污水管道、总容量25吨的三格化粪池以及人工湿地的污水处理系统。每家每户的生活污水、粪水通过污水管道,流至三格化粪池沉降处理,再经过人工湿地处理,达到二级B的分化标准后排放。

  “小厕所”连着“大民生”。我市共有2135个建制村,有80%是在海拔350米的山区地带,针对我市相当部分农村群众仍在使用旱厕的情况,2016年起,在全省率先启动改厕改水(暨污水治理)试点工作。

  市委市政府引导各地根据农户家庭不同情况,制定相应补助标准,对一般群众采用一体化化粪池的,每户补助2000元,并鼓励群众投工投劳,减少支出;对五保户、困难户等家庭经济困难的,由政府出资统一建设到位。同时,在实施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改造到位的基础上,因地制宜,以无动力或微动力为主,建设单户型、联户型、区域型、集中型生态化污水处理设施。

  厕所“变脸”,家园变美。

  时下正值雨水充沛、竹林葳蕤的季节。走进蕉城区八都镇溪池村,仿佛走进一幅优美祥和的新农村锦绣画卷。

  在绿树掩映下,村中一座亮眼的公厕吸引了的注意。公厕建筑结构、分布设置,都与村景协调一致,环境干净整洁,硬件设施齐全。

  “近年来,溪池村依托优美的自然生态,打造了一条集避暑度假、森林娱乐等于一体的旅游路线。”在村党支部书记吴元邦眼里,“厕所革命”事关千家万户和社会的文明进步,更是提升旅游品质的务实之举。

  为了给游客带来良好的旅游体验,溪池村在加强公厕基础设施建设的基础上,还专门配备了保洁员,负责公厕内外的整洁、卫生,随时清洁环境,不让污水流,不产嗅气味,不留垃圾,受到群众一致好评。

  数据统计,截至目前,全市1802个村庄完成了整村改厕,1785个村庄完成了污水治理,惠及群众126万人,新建乡镇公厕167座、村庄公厕386座,1411个建制村实现村村有卫生公厕的目标。

  改的是厕所,变的是观念。改厕改变了农民落后的卫生观念,改出了农村群众的新生活,也树立了文明新风。很多村民深有感触地说,改厕之前,总觉得在农村没有必要讲究,也没办法讲究。现在厕所都那么干净,看着自己心里舒服。

  一村一韵宜居宜业

  城有水添秀,居有水增灵。潺潺溪流绕村而过,溪中红鲤轻轻摆尾,荡起层层涟漪;沿溪两岸的明清古民居错落有致,静静诉说着历史的遗韵。无论白天黑夜,周宁县浦源村鲤鱼溪景区都别有一番景致。

  青山怀抱、静谧安逸,身着畲族服饰的少女穿梭在葡萄架下,耳畔传来的畲歌悠扬动听,蕉城上金贝村凭着浓郁的畲族风韵吸引着世人的目光。

  竹林、荷塘、老屋、蘑菇部落……构成了古田桃溪村的如诗画境,也成为乡村游的一个精品,每到节假日便游人如织。

  初夏时节,穿行闽东山海,但见一步一景,一村一韵,这些美丽乡村各显特点,千姿百态,引人入胜。

  乡村振兴,宜居是关键。宁德各县(市、区)按照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以美丽乡村建设为主要抓手,以铁路沿线环境综合整治为重要切入点,加快村容村貌整治提升,一场“美丽”嬗变正在全市各个乡村悄然发生。

  从柘荣城关驱车20分钟左右便到了楮坪乡仙岭村,花木掩映中,一幢幢白墙灰瓦的房子若隐若现,崭新洁净的宽阔水泥路绕过清澈见底的“慈湖”延伸向村民的家门。

  “这几年家乡的变化太让人吃惊了。”郑富全告诉,几年前村子里房前屋后到处堆满垃圾;村道是一条“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泥土路,出行只能靠两条腿;房屋大多是破烂不堪的土木结构房,台风一来,村民都要转移到避险点。

  “仙岭要想发展,首先要改变村容村貌。”抱着这样的决心,村两委下定决心带领村民改变仙岭现状,并通过向上级争取资金,在村里房前屋后种植各类苗木3000余株,逐步完成了9000余平方米的房屋立面改造工程,以及村道拓宽硬化、污水处理池建设及管网铺设、河道清淤等,极大地改善了仙岭的村居环境。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改变村庄环境面貌,从最基础的垃圾治理做起。宁德市按照“每年做一点、年年有变化、三年大变样”的指导思想,2012年以来稳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全市104个乡镇实现生活垃圾转运系统全覆盖,2135个行政村均实现专人保洁,每年投入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经费1亿多元,不断健全“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城乡一体化生活垃圾处理体系,建立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长效运行机制。

  同时,组织开展农房整治行动,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积极引导集中建设村镇住宅小区,推广具有地域特色的农村住宅通用图集,加强村庄建筑风貌管控。截至目前,全市已推动843个村庄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共投入40多亿元,完成裸房整治10000多栋,整治建筑面积达到150万平方米。

  活态传承古村“新生”

  质朴整洁的古官道、巍然屹立的古城墙、苔迹斑驳的古道碑、气派庄严的古祠堂……在福安市溪潭镇,有一个依山傍水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廉村。

  这里系“开闽第一进士”薛令之的故乡。薛令之官至左补阙兼太子侍讲,为官清廉。其学生唐肃宗为嘉叹恩师廉洁,赐村名为“廉村”,使这里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由皇帝敕封以“廉”字命名的村庄。

  近年来,福安市不断加强对廉村古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开发和挖掘,努力将廉村打造成一个集历史文化、廉政文化、民俗文化、爱国主义教育和旅游观光等功能为一体的基地。

  随着古民宅的恢复与周边设施的完善,廉村逐渐成为游客观光旅行的好去处,每年接待游客七八十万人次。

  作为农耕文明的空间载体,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推进传统村落保护,我市制定了“政府主导、多方参与,深度挖掘、摸清底数,因地制宜、一村一策,活态传承、动态保护”的保护发展策略,推进我市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开展,助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廉村因政府积极作为焕发新生,屏南县熙岭乡龙潭村则因“新村民”共同参与而活力十足。早些年,龙潭村由于地处偏僻、基础设施落后,村民纷纷外出寻找生计,原本1400多人口走得仅剩200多人,许多古民居空置,无人问津。

  2017年5月,龙潭村文创项目启动。村里引入专业策划团队,对文化创意产业“龙潭片区”进行规划设计,并制定建设修缮方案。同时,创新投融资机制,引来国内外“新村民”投资兴业——由“新村民”出资修缮古民居,古民居户主与村委会签订15年期限协议,村委会与“新村民”签订15年期限协议,村委代建代租。

  为了让“新村民”更有归属感,2018年10月23日,10位龙潭村首批“新村民”领到了公安部门发放的居住证,与当地居民一样,享受医保、社保等待遇。

  “10多年前去北京工作时,领过北京的居住证。现在从北京来到龙潭村,领了这里的居住证。生活就是这么奇妙美好!”何素珍说,龙潭村悠然自得的生活方式,满足了她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希望在“新家”能够永远地住下去。

  曾经萧条冷落、无人问津的小山村,如今成了大家争相入住的“世外桃源”。

  周宁县礼门乡陈峭村充分保留自然风光和乡土建筑,以民宿开发探索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新途径;寿宁县下党乡下党村,实行党建引领,不断将“下乡的味道”融入村落保护与开发利用中,扶贫开发保护利用模式成为新标杆……

  在多方的共同努力下,一个又一个传统村落华丽转身,为我市乡村振兴战略注入源源不绝的新活力。

  截至目前,全市已公布入库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共有5镇14村,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共有6镇28村,国家、省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总数全省第一;中国传统村落共141个,省级传统村落126个,数量均为全省第一。

  青山绿水常在,金山银山不愁。从“脏乱差”到“绿富美”,从“泥饭碗”到“金饭碗”,变的是欣欣向荣的生活,不变的是闽东人民振兴乡村的火热之心。

  如同那首传唱的新歌谣:“乡村今日满眼春,改道改厕扮家园,陈规陋习随风去,文明新风进新村,安居乐业醉春风……”美妙的歌声,吟咏的是天人同乐的乡村新韵律。

  撸起袖子,向着美丽宁德!

责任编辑:朱军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