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时节,徜徉屏山之南,会发现处处是景观、村村皆是景点——在棠口,听一段红色岁月;在龙潭,赏一出精彩的四平戏;在漈下,感受浓郁明清遗风……
近年来,伴随着旅游业快速发展,屏南县乡村旅游异军突起,依托生态和文化资源优势,大力推进乡村旅游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初步形成了形态多样、模式多元的发展新格局,成为了乡村振兴新的“引爆点”。
高位推动 营造乡村旅游发展环境
又是一年花开时,寿山乡白玉村迎来了一年中最美的季节。成片的马鞭草竞相绽放,白墙灰瓦的民居掩映在紫色花海中,让纷至沓来的游客流连忘返。
白玉村紧靠天星山国家森林公园龙井古桥景区,距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白水洋鸳鸯溪27公里,被誉为“屏南东大门”。屏南县以省运会赛事基地建设为契机,整合皮划艇激流回旋赛道及国家森林公园、茶盐古道、古村落文化等综合优势,策划打造以“皮划艇运动休闲”为主题的文旅特色小镇,建设成为集运动、训练、体验、休闲、创意、康养、度假于一体的休闲旅游胜地。
白玉村里赏完花,还可以到漈头村观鲤鱼、漈下村学油画、长桥村走廊桥、双溪老街访古幽……从南到北,屏南县以其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释放出巨大的魅力,成为市民假期出游的好选择。
立足资源优势,如何做大做强乡村旅游这篇文章?屏南县把乡村旅游作为推动全域旅游发展的重要抓手,统筹推进、整体发力,努力走出一条“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乡村旅游发展路子,生动体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富民力量。
该县以弘扬红色文化、甘国宝文化、廊桥文化、黄酒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为宗旨,以培育自驾游精品路线为发展目标,积极打造以漈头、漈下等名镇名村古村落为中心打造古村镇文化旅游线路;以仙山牧场、天湖湿地为中心打造休闲度假旅游线路;以棠口、双溪新四军三支队六团遗址及中共闽东北特委、军分区驻地遗址为中心打造红色旅游经典线路。吸引更多游客到屏南“过夜游”“深度游”“休闲度假”“养生养老”等,玩得好、住得下、多消费。
此外,屏南县还以“一镇一特色”的思路,突出资源禀赋,注重乡镇差异,根据各乡镇资源特点,借助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辐射,重点培育棠口镇药膳养生小镇、双溪镇文创旅游小镇、长桥镇万安桥文化休闲小镇、甘棠乡甘国宝文旅小镇、代溪镇黄酒休闲小镇、寿山乡白玉文旅特色小镇、岭下乡田园小镇。打造风格迥异的旅游特色小镇,挖掘开发特色的旅游产品,形成以主要景区为中心,特色旅游小镇共同发展的格局。
特色迥异的旅游形态,为屏南县的乡村旅游增加了丰富多彩的元素。现在,越来越多的自驾游客人,把目光转移到了大景区之外的乡村旅游。每逢节假日,屏南县乡村旅游游客暴涨,许多乡间民宿一房难求。
夯实基础 筑牢乡村旅游发展根基
初夏时节,驱车沿着宽广平坦的国道G235(原省道202线)徐行,一路风光一路诗。
漈下古村、小梨洋旅游景区、千乘桥、双溪古镇……沿线绚丽多彩的自然风光以及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传统古村落,勾勒出一幅幅美不胜收的画卷,让人不经意间恍然生出一种“车在山间行,人在画中游”的感觉。
便捷的交通是发展乡村旅游的前提。随着“镇镇有干线”的建成,屏南县实现了县城至乡镇半小时交通圈,也让乡村游更加火热。
衰草连天的古湖建起了环湖仿古避雨长廊;破败不堪的明清古民居被修旧如旧;杂草丛生的荒山摇身一变成了生态梅园……如今,走进路下乡芳院村,早已不见昔日的破败景象。
游客李宇轩带着妻儿一边欣赏着古村美景,一边用手机记录下美好时光。他说,“过去要想去村里玩玩,但都道弯路远,交通很不方便。而且,当时的村子真是实实在在的‘村’,并没有什么景观可言,因此也没什么去玩的想法。”
“现在不同了,屏南县日益便捷的交通让我们出行变得方便,有时一天能逛三四个村庄。而且村庄环境好了、可游玩的内容也多了。”李宇轩告诉,每个周末开车到周边进行一两天的乡村游,已经成为他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为了让游客更好地体验到乡村旅游的独特魅力,屏南县在发展乡村旅游的过程中重点围绕“美丽”做文章。
突出生态特色、文化特色和地域特色,因地制宜推进生态创建工作。按照“重点培育、全面推进、争创品牌”的总要求,以实施农村生态人居建设、农村生态环境提升、农村生态经济推进、农村生态文化培育“四大工程”为主要内容,扎实推进美好家园建设。
同时,该县推进“厕所革命”。2016年新建旅游厕所4座;2017年新建改建旅游厕所20座,并完成农村旱厕改造14070座,全面完成农村改厕改水任务;2018年新建改建旅游厕所11座。旅游景区、游客集散中心、游客服务中心按A级旅游厕所标准建设,免费向游客开放。
如今,走进屏南县已建成的美丽特色乡村,整洁的村容村貌让人眼前一亮,浓郁的乡土风情让人沉醉期间:街巷有花有草,错落有致、处处为景;古道、廊桥、老井这些传统村落印记,唤起人们对“乡愁”的记忆……
跨界融合 催生乡村旅游发展活力
5月4日,正值“五一”小长假的最后一天,位于熙岭乡龙潭村的龙潭美术馆里游人如织。赏画、听歌、品茗……在这座古老的民宅里,游客尽情享受一场文化盛宴。
龙潭美术馆是由一幢民居改造而成,于5月3日正式对外开放,并推出主题为《龙潭里春·千年一遇》的开幕首展,展出作品涵盖油画、影像、音视频等。其中油画均为龙潭村新老村民与双溪安泰艺术城学员的作品。摄影作品展出了100多张龙潭村日常,包括十多栋民居修复前后对比照片,记录着龙潭村实施文创助推乡村振兴的变化。
龙潭,一个曾经人去楼空、日渐衰败的古村落,因为文创,该村被赋予新的文化功能和价值,吸引着国内外文化艺术爱好者前来体验古村的新生活,村里迎来了从未有之的繁华。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成了屏南县乡村游的一大热点,共接待游客近万人,前来龙潭村住宿体验古村新生活的游客约1500人,游客为该村带来经济收入达25万元。
在屏南,因“文化旅游”而重新“活”过来的乡村何止龙潭。
屏南县依托众多古代文化遗存和文化品牌,以廊桥文化、甘国宝文化、戏曲文化、武术文化、民俗文化为基调,强化文化与旅游的相互融合。小梨洋甘国宝文化节、端午(代溪·康里)民俗文化节、北乾黄酒民俗文化节、代溪赶乡场、忠洋村重阳民俗文化节、柏源稻草人狂欢节、双溪元宵灯会、端午走桥等乡村旅游节事风生水起,不断提升全域旅游文化品牌影响力。
“文旅融合”,擦亮屏南县全域旅游的新名片,“农旅融合”则让其走出了一条特色道路。
沃野阡陌的美丽乡村,瓜果飘香的现代农业,瑰丽奇幻的森林公园……屏南县从自然、人文、产业、饮食、特产等方面多角度、全方位发掘村庄的个性和特色,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提升一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实现了旅游和农业跨界融合。
每逢周末,甘棠乡小梨洋村的大棠休闲农场就迎来一波又一波的游客,烧烤、滑草、山地卡丁车……在蓝天白云下,尽情享受乡村游的魅力。
“农场自2016年建设以来,已投入资金800多万元,开发高标准水果种植示范园300亩。”大棠休闲农场相关负责人李美连介绍,农场建设了农耕文化体验园、滑草场、烧烤棚,修建步了行栈道、观景台、山地卡丁车等娱乐设施,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休闲娱乐、体验田园生活。 “今年‘五·一’小长假,游客就达到近万人。”
从“走马观花”到“下马住店”、从“美丽乡村”到“美丽经济”,“旅游+”正让屏南乡村旅游从最初的观光、休闲走向乡村生活深度体验时代。
目前该县除了已有的1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还拥有4家3A级旅游景区、1家四星级乡村旅游休闲集镇、4家三星级乡村旅游村(经营单位),80多家经营土特产品商铺、160多家特色餐饮店铺,100多家民宿宾馆。2018年,屏南接待游客504.1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3.54亿元,乡村游客同比上年翻番,相关从业人员及当地农民收入大幅攀升,更多的屏南群众依靠乡村旅游发展吃上了“旅游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