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商行跨区域经营,自银保监会年初发布《关于推进农村商业银行坚守定位强化治理提升金融服务能力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后戛然而止。
《意见》要求,农商行严格审慎开展综合化和跨区域经营,原则上机构不出县(区)、业务不跨县(区);应专注服务本地,下沉服务重心,当年新增可贷资金应主要用于当地。
《意见》发布前,农商行跨区域经营遍地开花,盲目扩张的乱象令人瞩目。《意见》的出台,对及时遏制盲目扩张势头,推动农商行坚守定位,服务本地,支持好“三农”和小微企业,具有积极作用和重要意义。
其实,农商行要不要跨区域经营,农商行内部本就有分歧。
反对者认为,农商行相比六大国有大型商业银行以及股份制银行,知名度较低。一些农商行异地设立分支机构或网点后,其产品和服务与当地农商行同质化,争夺的是当地农商行的客户,但当地客户认可度不高,业务拓展较难,发展并不理想。比如,常熟农商银行在苏北设立的几个分支机构,业绩平平,有的甚至形同“鸡肋”。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跟农商行独特的发展路径有关。农商行脱胎于当地农信社,与当地百姓有着天然血脉关系。长期接地气的金融服务,与乡村百姓生活融为一体,与客户建立下了深厚感情,农商行在当地百姓心中拥有很高的认可度。相比外地农商行的人生地不熟,本地农商行拥有天然的“熟人社会”壁垒。这种壁垒并不容易被外来农商行轻易打破。比如,一些从小作坊做大的企业,无论是最初几万元贷款,还是成规模后上千万元贷款,都由当地农商行提供,很多农户或企业更是在遭受困难、处于困境时,得到当地农商行大力支持。这种患难与共结下的联结,让很多企业只认当地农商行,即便有时不缺资金,也宁可将存款放在农商行,再从农商行贷款,变相回馈农商行。像这样忠诚度非常高的企业,外地农商行要想抢夺,相当不易。
除了知名度,农商行跨区域经营,还会遇到当分支机构出现困境,协调处理难度大、成本高的问题。通常,异地地方政府为吸引更多金融机构入驻本地,以便获得更多支持地方经济的金融资源,在农商行有跨区域设立分支机构意愿时,总会竭尽所能用各种优惠政策和便利条件去引入。然而,一旦跨区域分支机构设立了,经营中出了问题,在本县域依仗距离和资源优势很快就能解决的事情,到了异地则会非常棘手。毕竟,要让异地地方政府主动出面协调,就可能需要忍受来来去去“踢皮球”,甚至无果而终的痛苦。
当然,管理半径太长,容易管理失控,也是很多农商行反对跨区域经营的理由之一。
赞同者认为,一方面,高层领导明确表示,要“增加中小金融机构数量和业务比重,改进小微企业和‘三农’金融服务”。既然要“增加”、需“改进”,那么,就应当大力支持农商行跨区域经营,通过增加金融机构数量,优化金融机构体系,激发竞争活力,推进金融供给侧改革,为更多区域经济提供更多金融支持。另一方面,虽然《意见》不鼓励农商行机构出县(区),但措辞上也只是“原则上”,并未强行“一刀切”。政策留有的余地,就是农商行跨区域经营的突破口。虽然不主张所有农商行都可以或都被允许跨区域经营,但给定一些条件,让符合条件的农商行适度跨区域经营,还是可以探索和尝试的。
问题是,给定怎样的条件、划出怎样的红线,才能让农商行跨区域经营有序进行呢?
在的诸多持赞同意见的农商行董事长看来,优质农商行是个标准。也就是说,只有优质农商行,才有资格、才能被允许跨区域经营。
何为优质农商行?可以设定这样一些标准。
比如,资产规模过千亿元。因为一家农商行管理层能把资产规模做到千亿元之上,至少说明这个团队是做事的,是有能力的,且风险控制是做得不错的。而且,能管理千亿元资产规模的管理层,也应当能管理好跨区域分支机构的经营。即便出现一定风险,以其千亿元体量,也能不伤筋骨地消化解决。
再比如,必须是银保监会认可的标杆银行,管理上实行“白名单”制。因为,能成为全国标杆银行的农商行,经营发展、风控管理等各方面都领先于同行,让这些农商行做大做强,可以优化农村金融机构体系,让服务能力不足的农商行留下的县域市场空白,可以由优质农商行跨域区填补。标杆银行实行一年一评,跨区域经营的农商行“白名单”也年年调整。调进来的,获得资格;调出去的,在跨区域经营申请时,严格予以限制。
再比如,在上述指标之外,还可以辅助省联社考核等级和监管评级指标。通过这样的筛选,可以让真正想做事、有管理能力和风控能力的农商行,稳步进行跨区域经营;而这样的跨区域经营,由于一直置于监管层管控之下,也不会失控。
关于管理半径问题,可要求凡优质农商行跨区域经营,原则上不出省。即便出省,也应是农商行所在地有效管理半径范围内的相邻省份。强调这个,一方面是考虑农商行管理能力问题。过大的管理半径,总行管理层无暇顾及,异地机构往往成为管理盲区,最终演变为案件多发区和风险爆发区。另一方面,农商行是地方独立小法人,知名度确实不高。限定在一定半径范围内,也是考虑到其在小区域范围内,人们还能有所耳闻,多少有点品牌影响力,对其业务开展有所帮助。超出一定范围,品牌无人知晓,业务也将无人问津。
目前,1427家农商行(截至去年底)分化剧烈。农商行中的第一梯队,有的规模远超城商行,正在追赶股份制银行。这类农商行在服务本地的同时,有跨区域经营的强烈愿望,允许其在做实做好本地金融服务的同时,适度跨区域经营,可以更好地解决很多异地县域金融供给不足、金融服务不到位的问题,从而更好地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