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碧波荡漾
塔后水塘黑臭水体生态治理。
3月23日,时值周末,春光明媚,漳州市区的南湖畔、九十九湾河畔的闽南水乡等地,吸引了许多市民前来踏春。可曾想到,就在几年前,南湖还是一个陈年垃圾堆积的臭水塘,九十九湾里则污水横流。
几年来,漳州紧紧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走生态发展之路,持续探索“生态+”模式,延展“生态+”效应,市区全面开展内河整治专项行动,黑臭水体没了,内河里的水变清了。
去年底,由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生态环境部共同组织评选的“2018年城市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名单正式出炉,全国共有20个城市入选,漳州荣登榜上,成为国家级试点。将黑臭水体变成风景宜人的湖泊及闽南水乡,漳州是怎么做到的呢?
污水溯源 雨污分流
“经排查,厂区东部,生活污水及洗手池水没有排入污水管网中,而是接入雨水管网,需要改布管线进行整改。”日前,第三方公司技术人员对漳州市金峰开发区一家具厂进行排污检查,发现这个情况,通知了厂方。厂方收到通知后马上整改。这是漳州市进行污水源头错接查控的一个缩影。
“金峰开发区位于市区西北部,是多条内河的上游,区内许多企业的生活污水没有接入污水管网,而是接入雨水管网,从而流入内河。过去一年里,共排查出151家企业生活污水排放有问题,其中129家企业已完成整改。”金峰开发区总公司工程部副经理黄俊鹏说,开发区还将持续开展企业雨污水混接、错接排查工作,正在督促剩余企业落实雨污分流、截污纳管整改。
漳州市区建成区面积约67.25平方公里,河网密布、水系丰富,总长度达123公里。2014年,经组织排查,市区建成区尚存三湘江、环城河、九十九湾等10条黑臭水体,总长度约40公里,治理任务较重。当年,漳州市区全面开展内河整治专项行动,对这10条黑臭水体实施清淤、拆违拆占、拓通、引水等一系列工程,治理取得初步成效。在此基础上,2018年开展新一轮黑臭水体整治三年行动,一场以“还给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为目标的消灭城市黑臭水体攻坚战再次打响。
由于历史原因,漳州市区老旧小区原有排水基础设施不配套、不健全,存在大批雨污排水错接、漏接现象,致使雨水进入排污管网,导致污水处理设施负荷剧增,雨污水外溢进入周边自然水体,造成水环境污染,也是产生黑臭水体的重要原因之一。
“启动老旧小区排水管网错接、混接排查工作,旨在从根本上解决雨污混流的状况。”漳州市住建局城建科副科长沈峰介绍说,共排查市政排水管网400余公里,检查井盖2万余个、排水户16797个。对排查出的1323个问题,逐个制定源头分流改造措施。目前已完成1153处错接改造措施,完成75.6公里污水管网、4839个化粪池清淤和修复工作。
“市区两座污水处理厂污水量与去年同比增加约3万吨/日,污水进水COD浓度平均增加64mg/L。”负责市区内河整治项目的漳发建设公司总经理何瑞正说,进污水管网的污水量更多了,浓度更浓了,就说明有成效了,否则这些污水一旦流入市区内河,对内河水质的影响很大。
禁养生猪 生态治污
天宝、石亭、浦南等乡镇位于漳州市区多条内河的重要源头,近一二十年来,生猪养殖是村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又是主要的污染源。要收入,还是要好生态?芗城区委、区政府态度坚决:“清零养猪场,还回碧波绿水。”一场全区禁养的工作拉开了序幕,从去年4月份开始,芝山镇、天宝镇、石亭镇、浦南镇、南坑街道办事处等镇街严格落实河长责任制,组织实施农业面源污染整治。仅用4个月时间,全区全部完成生猪养殖业的全面退出。
与此同时,龙文区也开始全区生猪养殖治理工作。两区累计关闭拆除养殖场(户)21843宗、面积582.13万平方米,削减生猪存栏127.5万头,实现漳州市区全禁养。
生猪全面禁养了,但广大农村的生活污水如何处理呢?漳州全面开展农村污水综合治理,采取接入市政管网、建设一体化污水处理站等各种措施,确保达标排放,消除面源污染。龙文区已基本完成26个建制村的污水治理,芗城区将67个建制村污水治理捆绑形成PPP工程包全面推进。
在石亭镇南山村村口路边,一座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被绿植掩映着。走进污水处理站,若不经介绍,大家很可能会误以为是走进了开放式的花园绿地。这里到处是花卉和树木,乔灌相间,绿草如茵,与想象中的污水处理之地可谓大相径庭,这就是芗城区通过PPP模式引进的小型农村污水处理设施。
芗城区住建局局长林挺峰介绍说,这种污水处理站占地不到1亩,日处理污水100吨,在一个不足5平方米的类似集装箱的小屋里,主要负责生化、清洁和过滤3道后续工序,全自动设备,无需人工操作,经过处理的污水达标后可回用于农田和林木灌溉。
打通水系 水清岸美
“打通城市水系,合理调配水资源,促进水源流动,实现‘流水不腐’。”沈峰介绍说,在已完成三湘江主渠道、西洋坪及甘棠支渠、环城河古城段等15公里河道拓通的基础上,继续实施九十九湾水系连通工程,实现河道贯通,水流顺畅。同时,利用已建成的北京路引水泵站、三湘江引水泵站、内林双向泵站,实现市区内河水系生态补水,恢复水体生态基流,10条河道日总补水量最高达到180万吨,达到了“活水保质”的良好效果。
“如三湘江引水泵站,对于城市西部内河污水治理以及生态环境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沈峰介绍,该泵站于2016年底投入使用,每天引水30万吨,将九龙江西溪水引入三湘江。而西院湖湖体又与三湘江相连接,因此,既可稀释三湘江污水,又可改善城市水体景观。
以“内源治理、生态修复、活水保质”为重点,力保水清河畅,漳州市实施新一轮河道清淤疏浚工作,预计清淤总量70万立方米,主要经过固化处置后作为本地花卉、园林用土予以消纳。结合“水城”建设目标,坚持“改造一段、提升一段、美化一段”,串联形成沿河绿道网,实现“还岸于民、还绿于民”。漳州市结合海绵城市建设,整合城市低洼易涝区、黑臭水塘等,已建成碧湖、南湖、西院湖等滞洪区生态公园,连通九十九湾生态水系,新增水域面积1270亩。在建的西湖、湘桥湖、上美湖等滞洪区公园也正有序推进,至2020年,市区滞洪区公园总水域面积将达3820亩,既可弥补城区排水防涝短板,也能解决低洼片区水体黑臭问题,同步构建河道清水型生态系统,提高水体自净能力,结合种植沉水植物、增设曝气推流设施等工程措施提高水质改善效率。
“坦白说,入围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有压力,但会将压力化为动力,以此次入选为契机,全力打好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攻坚战,至2020年底,建成区全面消灭劣五类水体,水质进一步提升,达到‘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效果,使城市更加生态宜居,让人民群众拥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漳州市住建局副局长张永金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