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大计,教育为先。今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印发《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明确到2035年要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迈入教育强国行列。乡村教育是我国整体教育的短板,向来都是政协委员们最关注的民生热点之一。今年两会期间,不少政协委员围绕这一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
把乡村教师留住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当前,我国乡村教育发展的最大困境就是教师资源紧缺。据统计,我国2018年有乡村教师290万人,较2015年减少了40万人。“要紧紧抓住乡村教师队伍建设这个根本,通过‘待遇有保障、发展有空间、职业有荣誉’良好职业生态系统的构建,建设新时代高素质乡村教师队伍。”全国政协委员、正荣集团董事局主席欧宗荣呼吁。
欧宗荣建议,国家应大幅度增加乡村教育专项财政经费投入,实施乡村教师收入倍增计划,吸引更多优秀青年人才投身、扎根乡村教育;要通过制度改革,强化省级财政对基础教育经费的统筹,加快实施“以省为主”的乡村教师绩效工资保障机制,并由中央财政加大对不发达、薄弱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要关心解决乡村教师生活实际困难;要持续加大对乡村教师职称的政策倾斜力度,建立“定向评价、定向使用”的职称制度。
优质资源应城乡“同步”
“城市里的小学生、中学生每年平均阅读量15-20本书,农村孩子大概只有3-5本书。读书少,孩子们对世界的了解就会欠缺,知识能力可能下降,城乡孩子的差距会被拉开。”全国政协委员、新东方教育科技集团董事长俞敏洪表示担忧。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对此,俞敏洪建议,利用网络平台,进行教育资源互动,从而在内容和传播速度上,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同步。“如今,5G时代已经来临,让名师和农村的孩子零距离、面对面,未来一定可以实现。”俞敏洪说,“网络教育会让乡村的学生便利而直观地接受高质量的教育,这才有了谈公平的基础。”
为了尽可能消除城乡教育的鸿沟,全国政协委员、网易公司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丁磊建议,搭建城乡一体化的“网络数字学校”,导入优质教育资源,加强教师能力水平的培育提升,创新智能教育模式。
用教育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对于一个贫困家庭,只要有一人大专以上毕业并就业,这个家庭基本上就能摆脱贫困。可是越是偏远的农村,师资力量越弱,学生辍学率越高。”全国政协委员、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副教授潘晓慧说,九年义务教育保障了孩子有书读,下一步就是怎么围绕优质教学再发力。比如农村撤点并校以后,中心校学生越来越多,但是管理人员相对很少,导致教学质量难以提升。
潘晓慧认为,良好的教育可以引导并激发学生的精气神和求知欲,能从根本上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她建议,将地方学院师范类专业的招生纳入二本提前批次录取,以便吸纳优生,确保师资生源质量;教育投入要给予民族地区大力倾斜,保证贫困落后地区提高教学质量有资金保障,使其快速发展;要加大免费师范生数量,把免费师范生名额给地方师范院校,以吸引地方优秀学子学习师范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