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临近,同安区汀溪镇顶村村611名村民收到了村里发的“红包”——近日,顶村村举行乡村振兴产业分红大会,向全村村民发钱,村民每人分得800元,发放总额近50万元。
本次分红的资金来源于该村成立的顶上乡村农家乐专业合作社去年的营业收入。在去年春节过后,顶村村两委和合作社的相关负责人开会决定,合作社的结余,将拿出一部分向全村村民分红。
同安区相关负责人说,这种以乡村旅游带动产业振兴,向全村村民分红的做法,在全市当属首次。
现场
山村新鲜事
全民有分红
从顶村音乐广场传出的欢快声乐,回荡在厦门北部的山林之中。顶村村各小组的小组长和厦门农商银行汀溪支行的工作人员早早来到现场,把一摞摞现金摆上桌面,调试好点钞机,准备好各种材料,一切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他们说,这样的新鲜事,谁也没经历过,要早点来做好准备。
在不远处的顶村村党群活动中心,身着保安制服的马铭吹精神抖擞地指挥各路前来见证的嘉宾有序停车。一想到等下就能领钱,今年60岁的马铭吹说,他现在格外有干劲。
循着音乐,村民从四面八方聚集过来。在简短的仪式过后,村民按小组有序排成四列,依次签字盖章,领取分红,每名村民的脸上都洋溢着笑容。不到半个小时,分红就已基本发放完毕。
“我们家有5口人,共领取4000元。”第二小组的村民陈金枪第一个领到了钱,从排队的人群中走出来后,他又从上衣口袋把钱掏出来再数了一遍,“我和老婆在山下打工,一年收入五六万元,这笔分红款,相当于我们的‘十三薪’,让我们过年可以过得更好一些!”
这场新鲜事,也吸引了许多到顶村游玩的游客围观。“这个村的村民太幸福了,生活环境这么好,年底还有分红。”游客吴焕友开玩笑地说,“不知道这里还缺不缺村民,我们也想来。”
背景
依托乡村旅游
顶村实现大跨越
实际上,顶村村如今的发展,不仅让外人羡慕,本村村民也直言不敢想。
“以前我们的大山沟是穷得没人想进来。”领到了钱,马铭吹掰着手指给介绍了他的收入,他家有9个房间作为民宿加入村合作社,一个月最多能有1万多元的股东分红,他还被合作社聘为保安,每月工资2600元;此外,每年还有水源保护地生态补偿、农业补助、生态林补助等,“在村里就能有这样的收入,过去不敢想的好事都赶上了。”
顶村村党总支书记马明女说,昔日交通闭塞、贫穷落后的顶村村,充分用足用好党建富民强村的好政策,抓住每一次发展契机,全体村民齐心协力,建言献策,实现了一次又一次的跨越式发展,特别是从2012年以来,该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逐步摸索出“党组织+合作社”的发展模式,成功实践“统一经营、统一管理、统一分配”的村集体合作社管理模式,村集体和村民收入快速提高,已成为村民回乡创业的热土。
从村容村貌的破、旧、臭到现在的新、富、美,从原来见面就要钱喊穷到现在的讲发展讲前景,从原来村民面朝黄土背朝天干农活到现在喜笑颜开迎游客,党的十八大以来,顶村村发生了巨大变化。数据显示,该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012年仅为7600元,到2018年已经突破4万元。
目标
挖掘资源扩大旅游规模
值得注意的是,与一般面向股东的分红不同,顶村村这次分红面向的是全体村民。顶上乡村农家乐专业合作社总经理马贤辉介绍,除了公职人员外,户口在村里的村民都可以领取分红,本次共向200户、611名村民分红。
汀溪镇党委委员马铭飘此前曾告诉,希望通过这样的分红,让全村村民共享发展成果,也吸引更多村民参与到乡村旅游的大潮中,“让更多村民看到实实在在的收益,让他们更加充分了解顶村乡村旅游的发展前景。”
他解释说,从2012年第一间民宿的发起,到现在的36家236间,越来越多的村民参与到顶村村的乡村旅游之中,但无论是民宿的建设还是旅游项目的众筹,多数参与者都来自中心村山顶洋自然村,其他三个自然村的参与者较少。
“我们顶村村除了山顶洋自然村,还有三个自然村,很多旅游资源还没挖掘出来。”顶村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马铭义说,顶村村下一步的乡村旅游发展,一是要提高质量,进一步规范合作社的管理模式,并对现有的民宿进行文化提升;二是要扩大规模,挖掘更多资源,让更多的村民参与进来,把顶村村打造成一个大景区。
而分红的做法显然已开始产生作用——领到钱后,家在顶村自然村的陈金枪踌躇满志地说:“我打算接下来也要做民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