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化县致力打造“一河一湖一景”河长制
2018-10-09   来源: 泉州市水利局

德化是闽江、晋江重要水源地,全县溪流总长495公里,流域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溪流有18条,年均向下游输送约25亿立方米优质水源。今年来,德化县牢固树立“把水系当景建、把河湖当路管”理念,以被列入全省河长制信息系统试点县为契机,全力推进河长制工作落实,打造“一河一湖一景”生态水系建设的“德化样板”。龙门湖创建国家水利风景区今年7月通过国家水利部专家组的评审。今年8月,省河长办调研组对我县出台“一溪两库”联动机制、在全省首创聘任河道督导员的经验做法给予充分肯定。

  一、坚持水岸同治,持续优化水域环境。一是突出源头治理。深入开展非法制砂、水土流失、生活污水、工业污染、养殖污染、生态下泄流量、饮用水源、“四乱”现象(即:乱填乱占、乱搭乱建、乱堆乱排、乱采乱挖)等8个专项整治行动,针对存在问题,加大督察督办力度,定期开展“回头看”,严厉打击破坏水生态违法行为。全县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继续保持全省前列,其中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国、省控断面水质均保持在国家Ⅲ类以上标准。二是强化项目支撑。抢抓中央支持水利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政策机遇,共加大向上争取水利项目资金6916万元,建设蕉溪清新流域,涌溪下涌段、龙门滩镇大溪、雷峰镇蕉溪、南埕镇塔兜4个河道治理项目,龙门滩水库下游河段、杨梅乡雷潭溪、涌溪流域上涌河段3个安全生态水系项目等一批固根本、管长远、惠民生的基础设施。开展流域综合整治,抓好大云溪和焦溪水质提升工程以及大铭乡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葛坑镇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建设,将完成河道治理34公里。投入1586万元治理全国坡耕地(南埕、水口)、省级重点县(上涌)和重点乡镇(杨梅、汤头、盖德)等水土流失面积1.8万亩。

  二、打造水利景区,不断打响工作品牌。一是突出规划引领。结合现有景区资源,委托专业设计单位精心规划设计,将绿色生态元素、文化元素等融入设计,高标准编制《德化县“一河一湖一景”三年规划》,开发利用优质河流湖库资源,打造“移步换景,步步见景”的现代化世界瓷都。二是创建水利风景区。在成功创建岱仙湖国家水利风景区和云龙谷、龙门湖、银瓶湖3个省级水利风景区的基础上,今年将抓好龙门湖(龙门滩水库)景区创建国家水利风景区工作,7月17日通过了水利部专家组的评审,水利风景区已成为该县全域旅游的一道靓丽风景。三是提升景区品质。围绕东线山水休闲旅游线,实施岱仙湖、银瓶湖、龙门湖水利风景区提升工程,推动桃仙溪、石龙溪漂流等旅游景区的提升;加快推进西线生态栖养旅游线的大龙湖、卧龙潭、云龙湖(谷)等景区建设,完善配套设施,丰富景区内涵,重点打造一批“水利+旅游”融合发展的精品水利风景区。

  三、突出“三化”并举,健全完善长效机制。一是实行法制化监管。设立全省首个河道检察官工作室,将监督范围延伸至湖泊水库,建立“一溪两库”(浐溪和彭村水库、龙门滩水库)涉水环境损害事件联动工作机制,协同开展风险控制、应急准备、应急处置、案件处理、事后恢复等工作。建立环境公益诉讼制度,为治水管水提供法制保障。在全省首创发起建立的保护生态检察协作机制,联合大田、尤溪、永泰、仙游构建环戴云山生态保护司法联盟,开展跨县域、跨流域河长制协调解决街面水库越界网箱养殖等问题。负责全县3个片区18条河流河长制工作,通过专职网格员收集监督信息、常态化巡查等方式,积极推进河湖生态综合治理。二是加强信息化建设。以被列入全省河长制信息系统试点县为契机,建设德化县河(湖)长制指挥中心,依托河长制信息平台及巡河APP,整合高清视频监控系统、水质自动监测站系统、河道专管员实时通讯系统等,实现对河道专管员巡河情况实时监督、对河道水情实时监控、对河库水质实时掌握。创新巡河机制,引进无人机,利用科技手段,进行空地结合、人机结合、立体交叉的巡河模式,实现了河道巡查无盲区、无死角。开展“微信治河”,设立“德化河长制工作” 官方微信群、“德化县河长制办公室”微信公众号,对发现的污染问题及时上传,相关责任人、河长及时认领、限时处理。今年来通过“微信群”及时处理涉水事件42起。三是推广社会化管养。积极探索专业保洁河流湖库模式,主城区河道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外包给专业保洁公司;镇、村根据各自辖区内河流长短,任务轻重,通过委托第三方或聘请专门人员进行巡查和保洁。全省首创聘任河道督导员,加强对河道管护人员履职情况的督导。同时,县、乡两级河长办不定期对全县每条河道、每座水库进行督查,有力地确保了河道保洁效果。目前,全县河流的上下游、左右岸、干支流、水上岸上关系处理的比较好,卫生死角基本消除。 (德化县水利局)


责任编辑:明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