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寿宁县西部的芹洋乡溪源村往北,一条清澈的溪流沿着山脚从东北向西南蜿蜒而过。林间,成群的鸟儿在枝头跳跃,不时还可看到山麂、獐、豪猪等动物出没。
下党溪又叫修竹溪,是闽东第一大河——长溪上游的西溪支流,发源于浙江省庆元县双溪山东麓,流经下党境内20公里。
近几年来,下党乡以“河长制”为抓手,强化河道长效管护措施为手段,通过岸上截污控排、岸边护脚固堤,水面保洁、水下清淤及生态水系项目建设等措施,推动实现“河畅、水清、岸绿、安全、生态”的水生态环境目标,取得明显成效。
长效机制保河畅
走进下屏峰村,溪流两旁堤岸犹如苍龙横卧,不时可见村民漫步在亲水步道上。
“实施‘河长制’目的在于实现‘河长治’,长效机制是基础。”9月13日,在下屏峰村巡河的下党乡乡长项忠红说,“我们制定了完善的制度,以制度管人,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人,落实到位,全力守护这里的青山绿水。”
根据省市县的要求部署,下党乡成立了“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设立河长办公室,由乡长担任总河长,制定《下党乡“河长制”实施方案》《“河长制”工作考评办法》《“河长制”工作制度》等相关制度。确立了1名市级河长、1名县级河长、5名乡级河长、9名河道专管员,建立了市县乡村四级覆盖的“河长制”管理网络。
“我要经常到河岸边捡拾垃圾,如果晴天遇到河水浑浊,还要向乡里报告,查询上游是否有人私自捞砂或向河中倒土。”下屏峰村河道专管员杨尚午介绍,河道专管员在巡查当天,要填写《“河长制”巡查记录表》,汇报管护工作情况、反映河道管护问题,及时、准确记录当天的巡查情况。乡里对河道专管员反映的情况,由乡河长办组织协调有关单位及时给予处置,对破坏行为及时制止或给予惩罚。
据了解,通过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标本兼治,目前下党乡河流乱占乱建、乱排乱倒、乱采砂、乱截流等“四乱”问题得到有效遏制,突发水环境事件得以及时发现和妥善处理,河流断面水质、水生态、水环境面貌明显改善。
生态护岸美家园
生态水系建设,让下党乡水更清了,村更美了。
随着人口的城镇化,下党乡新区成了造福工程的安置点,沿河一带建设了60多座民房,居住着500多人口。早年,这些居民的生活污水、粪便污物直排进溪流当中。在枯水期间,溪岸边时常可见一堆堆粪便,臭气熏天……
生态水系建设、污水管道建设成了摆在下党乡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道难题。
2017年5月,下党乡修竹溪“安全生态水系”项目开始动工建设。下党村河段与下屏峰村河段总长度12公里,总投资1587.79万元进行综合治理。经过半年多的努力,完成下党和下屏峰两个村庄河道清淤,防洪堤建设,修建了块石护岸、亲水栈道、绿化漫步道、六座拦水坝及汀步等。下党村、下屏峰村沿河一带的群众生活污水、废水用管道引到村子下方,并建设污水池进行过滤,水质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三级排放标准。
“现在岸边再也闻不到臭味了。”居住在下党乡新区的王光回说,“生活污水不再直排溪中,让溪水也变清了。”
在生态水系项目建设的同时,下党乡积极争取林业部门支持,将下党乡境内溪流两岸6个村庄的公路、河道边进行绿化美化,复原生态环境,营造护提护岸隔离带和垂柳拂水等景致,达到“河水清两岸美交通畅无洪涝”的目的。依托下党古村落的汀步保护工程、下屏峰河道整治、景观灯提升工程等,将沿岸的核心价值主题公园、绿地景观和木拱廊桥串点成片,形成融自然风貌、水生态景观和乡村田园风情于一体的“慢生活”亲水空间,使之成为山循环、水循环,山水两循环的下党红色旅游新地标的亮丽风景线。 (下转第2版) (上接第1版)
环境整治水清澈
位于修竹溪上游的杨溪头村是个传统的古村落,生态环境保护良好。早年,村中没有卫生清洁员、河道专管员,河流污染主要源于村民的生活垃圾和建筑垃圾。河道管理员杨世平告诉笔者,过去群众普遍把河道当做垃圾场,破衣服、棉被、塑料袋、瓶子等各种垃圾都往河里扔,甚至死亡的动物也抛到河里。每当发洪水时,虽然垃圾被冲走了大部分,但下游河岸却堆满垃圾,严重污染环境。
治标先治本,河道治理先从村庄卫生状况入手。项忠红介绍说,整治从各村的生活垃圾入手,配备配齐村级卫生清洁员,负责收集垃圾,采用焚烧或填埋的方式处理。杨溪头村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动员全民参与清洁活动,村民自觉拆除路边的灰楼,清理水沟和路面堆放的杂物,购置垃圾箱。同时,加大宣传力度,要求村民自觉遵守,保证不往河里丢垃圾。
下屏峰村作为改水改厕试点村,去年完成改水改厕和污水管网建设。村里修建了一条贯通全村的雨污排水管,每家每户的生活污水、粪水通过污水管道,流到粪池进行沉降处理,再经过滤达到标准后排放。与下屏峰村一样,其他9个建制村通过整合资源、科学规划、联动协调等方式将改水防治、河道景观提升和防洪治水工程相结合,最大限度地从源头上控制污水直排,改善河道水质,使全乡河、库、水环境质量得到了明显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