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几个月,莆田市涵江区新县镇张洋村村民范明曙已经感受到了身边的新变化:静静流淌了千年的湘溪旁建起了滨水绿道;绿道两旁保留下来的果树、农田、农舍,与清清溪水相映成趣,“桃源小村”的雏形正日渐清晰;村里的闲置农田流转给了食品公司,即将摇身一变成为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
在仙游县钟山镇朗桥村,有着几十年竹编手艺的村民董益鹏有了新身份——朗桥村田园综合体的“御用”竹编师傅。古屋修缮的竹编工艺、村道两旁的竹篱笆……现在,董益鹏每月收入可达5000多元,一手竹编技艺也有了更大的施展舞台。
去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提“田园综合体”。今年初以来,莆田分别在钟山镇和新县镇探索田园综合体试点建设,不仅改变了两地百姓的生活,更成为美丽乡村的“升级版”和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对于田园综合体试点建设,莆田市市长李建辉寄予了厚望:“要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明确目标,立足优势,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探索出可复制、可推广的乡村振兴模式。”
俯瞰仙游县钟山镇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朗桥村核心区。 张力 摄
鲜活灵动,试点雏形初现
秋风吹来,数百亩成片稻谷随风摇曳,沉甸甸的谷穗,像一垄垄金黄的珍珠,金涛滚滚;百亩向日葵花海在阳光下依次盛放,微风吹拂,形成一片金色的海洋;人们或在田间耕种劳作,或在村中忙碌建设,处处洋溢着丰收与富民的喜悦……
在仙游县东北部钟山镇,一座田园综合体正在崛起,一幅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新画卷正在这里缓缓铺开。
何谓田园综合体?莆田市农业局产业科负责人林超介绍说,其特色是“田园”,即以农业产业为基础,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发展“农业+”,打造集循环农业、创意农业、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让农民充分参与和受益。
当前,莆田正全力创建钟山镇国家级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以朗桥村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为切入点,各项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正在加速推进。
引进莆田市闽华农业有限公司,流转近千亩耕地,发展优质水稻种植,打造稻田艺术、植物迷宫、四季花海、环田慢道等项目组成的创意休闲田园体验;依托莆田学院工艺美术学院,对23栋老旧民房外墙立面进行原创墙画彩绘,增强农村房屋建筑的艺术气息和村落美化;引入莆田华峰集团,即将对村里至今保留较为完整的6处整片明清时代建筑及古民居进行修缮;2000多平方米的停车场、700多米的道路拓宽工程均已完工;20多间老民居正在进行改造升级,即将建成乡村客栈……“我们村的面貌焕然一新,田园综合体雏形已经初现。”朗桥村村主任董美敢高兴地说。
涵江区新县镇张洋村田园综合体则是另一个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我们希望打造一个可推广、可复制的宜游、宜居、宜乐、宜业的‘田园风光、乡村生活、创客基地’桃源小村。”新县镇党委书记陈静介绍说,基于张洋村现有生态、农业基础以及当地特有的人文资源,张洋村将打造为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居住多功能复合的田园综合体。
项目启动以来,该镇环境内湘溪流域18公里建设滨水绿道景观,将沿线自然人文景观串联成线,并结合建设迷你马拉松健身跑道、休憩补给等旅游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开辟了古邑新县生态历史文化探寻线路;借助莆田市乡村振兴集团平台,一期流转了300亩农田用于建设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通过流域水质和环境卫生集中整治,张洋村的村貌焕然一新……“田园式”张洋,正在完成美丽蜕变。
破解难题,探索振兴路径
田园综合体建设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目标,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特色小镇和乡村综合发展模式。
愿景很美、模式很新。如何实现?“试点意味着探索。”林超说,田园综合体作为一种全新概念或业态,目前全国各地都尚处于试点和探索阶段,尚未形成可复制、可借鉴的发展模板和经验,面对建设推进中存在的困难,各地都必须自己探索解决路径。
莆田两个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推进中,也遇到了一些实际困难。
陈静坦言,建设田园综合体,首要面临的困难就是要解决发展定位与整体策划、规划的关系。“整体规划应该围绕发展定位来展开,定下‘一盘棋’的计划,多规合一,才能让所有规划都衔接起来。”陈静说,发展定位是田园综合体的灵魂,必须先由专家对该项目市场分析、精准定位、产业选择、业态组合、开发策略、创新营销、运营模式、创收回报等策划之后,依据这个总体思路,再来指导下一步规划。
而土地问题也一直被认为是田园综合体落地的主要难点之一。“农民是田园综合体的主体,土地的有效足够供给,是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关键。”董美敢说,创建田园综合体,要解决“地从哪里来”。
直面困难,新县镇和钟山镇两地都在积极探索寻求解决之道。张洋村作为莆田市美丽乡村试点建设中欧城镇伙伴关系结对项目,由上海交通大学与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完成规划设计美丽莆田·张洋示范点——田园综合体项目;钟山镇正在对接专业机构和专家团队系统规划产业实施方案。
针对“地从哪里来”,张洋村成立村级土地流转服务站,采取统一整体实测承包地,盘活村民手中的闲置农田,以土地承包租赁的方式,帮助村民获得土地租金收益,也使得业主流转土地的过程更加顺畅;在钟山镇,莆田市农业局因地施策,依托该市与省农科院战略合作的有利平台资源,聘请专家,组织市直相关部门对村内农业产业布局及农田灌溉水利进行规划和指导,对村内荒草地、山垅田、无法耕种的烂泥田等闲置农田进行升级改造和利用,同时引导市内种植大户入驻,统一流转,因地制宜开发种植,同步结合生态旅游发展休闲农业,实现农业增效、产业增收。
新县镇张洋村田园综合体
创新机制,助力富民增收
田园综合体建设,伴随着管理运营模式的探索创新。莆田两个试点地坚持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化运作,由政府重点做好顶层设计、提供公共服务等工作,产业发展则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
作为市场主体,莆田市闽华农业有限公司投资约500万元,在朗桥村流转了近千亩土地,种植优质水稻,同时,打造创意休闲田园、发展农事体验。9月23日,莆田将首届农民丰收节主会场设在了朗桥村。“届时,我们的水稻也将进入收割期,农事体验和创意休闲田园项目都将迎来首波体验客人。”莆田市闽华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陈丽华说。
田园综合体建设给农民带来了更多就业机会。朗桥村全村人口768户3093人。“田园综合体建设以来,全村有400多人次参与种植、管理、基础设施建设等工种。他们以固定就业或打散工的形式,实现就业增收。”董美敢介绍说,依托规划项目的实施,村民们参与项目建设,每人月均收入可达2000元左右。
此外,钟山镇还为朗桥村19户贫困户争取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19万元,投入到村集体发展壮大经济产业项目——田园综合体核心区创意农业观景台项目,采取保底分红模式,确保贫困户增收。
建设田园综合体,探索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新模式、新业态、新路径,最终是要让农民富起来,成立专业合作社是一条重要途径。“下一步,朗桥村计划与闽华农业公司联合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引导村民共同参与民宿的开发建设,进一步为村民拓宽富民增收渠道。”董美敢信心满满地说。张洋村则计划引导村民通过完成500亩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和土地流转,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农业产业,解决留守劳动力,同时,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吸引社会有识之士和农业龙头企业来村创业,促进融合农村三产发展。
壶山新语
以农民为主体创建田园综合体
福建日报全媒体 欧碧仙
继特色小镇之后,“田园综合体”概念火爆,各地对于田园综合体的建设热情高涨,很多项目已经箭在弦上。
田园综合体建设如何避免与美丽乡村、特色小镇“撞车”?如何走上理性高效之路?创建田园综合体,农民是主体,农业是基础性产业,乡村振兴是目标。而其实现路径,应该是在不改变农民生活方式的前提下,综合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幸福田园生活区。
各地在创建田园综合体过程中,首先要坚守的立场是不“脱农”。然后再探索解决四个问题,即建什么、怎么建、怎么共建共享以及如何持续发展。科学规划、“一盘棋”设计是田园综合体建设的基础,整合资源、规范有序是田园综合体建设的重点,机制创新是田园综合体建设的灵魂,宣传营销是田园综合体建设的核心。解决好这四个问题,也就找到了通向幸福田园生活区的成功路径。
莆田有建设“美丽莆田”的成功经验,涌现出了一批乡村美、百姓富、可持续的美丽乡村,为各地美丽乡村建设提供了不少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田园综合体被视为“美丽乡村的升级版”,莆田目前的两个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已取得了初步成效,这是理性高效发展的成果。它们的未来又将如何?值得期待。
涵江区新县镇张洋村村民在村中水坝上休闲纳凉。 范将 摄
延伸阅读
张洋村的23张田园“蓝图”
福建日报全媒体 欧碧仙
“没想到,当初我找人制作的23张规划蓝图,现在慢慢地在这里变成了田园实景。”13日,站在村里新修的滨河绿道上,莆田市涵江区新县镇张洋村村民范明曙开心地说,“包括脚下的这条滨河绿道,也从蓝图变成了实景!”
张洋村支部书记范美龙说:“范明曙的23张PS图,是田园式张洋的最早蓝图。”
范明曙原是一家知名企业莆田分公司的人事专员。长年累月的城市生活,愈发勾起他对回归家乡的向往。2015年,美丽乡村建设正在莆田如火如荼推进。一次偶然的出差机会,让范明曙在返程途中毅然决定要回乡看一看。“当时同行的同事正好有航拍机,我想用镜头记录下家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那日,这股强烈的愿望催促着范明曙加快了回家的脚步。
范明曙和他的同事拍下了张洋村巍然屹立的田螺山、蜿蜒流淌的湘溪、硕果累累的枇杷树、静默不语的古桥梁,还有田间劳作的乡亲……然后,他从数十张照片里挑选出23张,又自费2000元请人将照片制作成自己对“田园式”家乡的理想“蓝图”。
在范明曙的“蓝图”里,田螺山有了“名字”,湘溪边有了绿道,古桥换了新颜,村民们在广场上跳舞,田间稻谷结满了穗子……“这不只是我梦中的家园,也是每一个张洋村人心中的桃花源。”范明曙的23张“蓝图”引起了在外同乡的心灵共鸣。于是,他们决定为实现梦中的家园“做一点事”。
他们多次回到家乡,和镇、村干部探讨乡村建设方案,同时,发动在外乡亲参与到家乡建设中来。去年,张洋村成为2017中欧城市可持续发展论坛的试点村,并将与上海交通大学和意大利米兰理工大学结对建设田园综合体试点项目,范明曙从公司辞了职,专职当起了“田园式”张洋建设的志愿者。
“这是我一周来第六次回来了。”范明曙说,如今,环湘溪绿道有了,乡亲们跳舞的广场建好了,张洋村田园综合体规划也有了更专业的蓝图,他想亲自参与和见证,心中的桃花源一点一点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