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福建省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经验交流会”在福州召开。
8月24日,福建省文物局长座谈会在福州召开,学习《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精神。
两次关于文化、文物保护会议接连召开背后,是全省对文化、文物保护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在文化、文物保护方面,莆田市也是孜孜以求,解答属于这个城市的文保方程式。
文物老管家——文物局“看”出硕果
在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三清殿里,有众多自唐以来的文物,石像矗立,仿佛等待四方来宾一一检阅。而肩负着保护职责的莆田市文物局,也坐落于此幽静之处。
在文物局的日程上,实施文物保护工程从来是列第一位的。近年来,莆田市对无尘塔、妈祖祖庙、三清殿等四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进行维修,平海天后宫等四个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在做保护规划。
近5年来,莆田市文物局积极争取国家重点文物专项经费和省级文物保护的经费补助,前后共向上级申报93处文物保护单位专项补助经费。莆田市文物局局长连金焰说,争取到国家、省级文物专项补助经费3800多万元,市级文物专项补助经费3300万元,政府的资金投入,让工作往前迈进了一大步。
7月份,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见》,《意见》强调夯实革命文物基础工作,加大革命文物保护力度。今年初以来,莆田市文物局也特别加大革命文物保护力度,同妈祖文物、海丝文物一起,前后实施了三会寺、东汾五帝庙、贤良港天后祖祠、太湖祠、横江祖宫、戴兰久故居、带雾寺等维修、安防工程,推进文峰宫三代祠、南日岛烈士纪念碑二期环境整治工程。
文物级别的提升,也是近年来文物局的重要成果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增加仙游文庙、龙华双塔、宁海桥、平海天后宫等4处,新增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4处。作为当地文物部门,莆田市文物局还组织申报第五批莆田市文保单位19处,第六批革命文物10处,第七批13处正等待市政府报批通过。
当然,今年最值得骄傲的是,莆田市文物局有幸参与推进“海丝”联合申遗工作。连金焰介绍说,今年4月3日,国家文物局在广州召开的海上丝绸之路保护和联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城市联盟第一次联席会议,莆田市与其他海丝申遗联盟城市共同签订了海丝保护与联合申遗城市联盟章程,加入新海丝保护和申遗城市联盟。
此外,莆田市获评福建省首批历史文化名城。当下,莆田市正在申请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而关涉遗产类的事项,由文物局牵头,正在积极推进该事项,进行文物维修编制。目前,已初步设定各个文物点的安防,但还待逐步细化,方案设计后由县区负责实施。
文物承载者——博物馆使命再新
对于一个博物馆而言,展示、保存文物是其最基础的一项工作。莆田市博物馆自2017年9月开馆以来,至今已创造了200多万人流量,莆田市博物馆馆长游国鹏向介绍,最高的时候一天创5万进馆人数。
博物馆能在莆田这个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地区取得如此成绩,归功于其想让文物活起来而做的努力。
“我们一直在做‘地下’工作。从2001开始至今,文物征集增加4960件,加之此前的馆藏,现有的馆藏文物已达12883件。”游国鹏说,有内容才能吸引人,这是件非做不可的事。
国家现在对文化遗产的分类,为不可移动、可移动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博物馆主要承载可移动文物的保存与展示。在《国家文物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国家文物局将推动文物保护实现“两个转变”:由注重抢救性保护向抢救性与预防性保护并重转变,由注重文物本体保护向文物本体与周边环境、文化生态的整体保护转变,确保文物安全。“我国现在的文物保护的理念,已经逐渐地从被动修复转向以及预防性保护,我们也引进了恒温恒湿、分淋式消毒、专业的文物储存室,所有的文物配备专业展柜,3级以上文物、字画、木雕配恒湿柜。通过对文物的环境进行调控来防止文物出现更严重的劣化,从而延缓文物的腐蚀,现在的保存条件已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游国鹏作为老博物馆人,语中充满惊叹。
此外,博物馆还投入大量的精力,通过展陈工程引进多媒体、AR、VR展示形式,艺术场景,再现文物的魅力。近期,博物馆与天津一家科技公司合作,开发智慧语音导览系统。“这样,往后入馆参观人员,只要携带一台讲解机,看到相关文物,就能自动收听丰富的讲解内容。”莆田市博物馆办公室陈玉花介绍,目前讲解词处于最后的阶段,待经济、历史等方面的专家进行内容论证后投入使用。
博物馆作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基地之外,还有面对未成年人的教育基地及市民终生教育基地。这些职能间接地引来当地群众,加深他们对文物的感情。陈玉花举了一个例子,比如去年推出“场景吟诵讲解”,用小孩子喜欢的方式来传播文物知识。小学生通过选拔,最后入选“小小自愿讲解员”,他们会配套特殊服装,或一或二或众,以吟诵形式为现场参观人员解说。这样产生的直接效果是小孩子喜欢来到博物馆,也因这样的参与而得到自信。而观众也觉得此种形式活泼,有收获。
“其实在1986年,莆田市博物馆就已成立。成立之初,即推出《妈祖信仰源流展》,这对后来妈祖走出莆田、走向中国,乃至今天走向世界,有着不可掂量的作用。”游国鹏说,这也就是博物馆保存展示文物所具有的价值。
文物保护路——社会各界齐心协力
文物的保护与城市的发展建设一直是处于难以和解,却又必然并存的关系。早先,因建设需要,莆田市政府展开对部分文物实施迁移保护,其中包括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朱天贵祠”“修史堂”“翁氏民居”。但用怎样的解决方式,一直悬而未决。
直至2013年,为改善民生,莆田市政府决定进行内河整治绿道建设。莆田市文物局抓此契机,及时向市政府提出,将朱天贵祠等文物保护单位迁移地点选在绶溪公园内,增强绶溪公园的文化氛围,形成红瓦、绿树、碧水、蓝天的美丽景色,并把迁移后的文物保护单位翁氏民居拟辟为莆田画院、朱天贵祠拟辟为市摄影活动中心场所、修史堂拟辟为海西书画交流场所等文化设施,如此巧举,使文物古建筑在城市建设中,得到应有的保护,同时尽其用,从而也有效地解决了历史遗留的问题。
除去官方对于地方文物的重视,在保护地方文物的大队伍里,一直有匹黑马如影相随,那就是民间的力量。据不完全统计,近五年,莆田民间自筹8000多万元,其中有当地对文物热心的群众捐资。民间的力量如志愿者群体,乡镇地方政府文化协管员等,自愿担起保护地方文物的使命。涵江的雁阵宫,兴化府城隍庙,妈祖祖庙、仙游文庙等文物保护单位的维护,无一不受其恩惠。
早至上个世纪80年代,涵江的雁阵宫就已成立文物保护小组,当时海外侨胞就已捐资,重修涵江的雁阵、登瀛阁、双子亭。2000年后,鳌山村村民捐资进行绿化造林。2014年,雁阵塔建成,其筹建资金近1000万元全部来源于海外侨胞、企业家及当地群众。涵江雁阵宫董事会黄玉森说,董事会的成员,坚守不拿公家一分钱的信条,一心搞建设,如此,取得百姓的信任,才能做得更好。
2016年,雁阵归舟的牌坊落座,它为此处获评莆田市新二十四景贡献决定性的力量。2017年,雁阵宫入选第九批福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这几日,雁阵宫的持戒房开始打上了地基。现场只见雁阵宫董事长龚振秋卷起裤腿在工地上忙碌的身影。工人送来施工材料,黄玉森连声道谢。“我们多说好话,人家也会开心一些。保护文物的建设过程不容易,这些工人的力量也不可小觑。”
手记
用技术,引人才,活文物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文物,在一定意义上,是“史”的携带者。面对今天的我们,要让文物活起来,换言之,是让文物有温度,让人们能够把文物背后的故事、价值带回家,才可谓了解了一定的历史,从而了解朝代、了解人物,从而指导自己的人生。多利用“互联网+”历史文物,对文物进行全景式、立体式、延伸式展示宣传,在这个凡事一台智能手机、一个WiFi就能联通世界的时代,显然效率更高,效果也更佳。
当下随着国家、社会层面对文物保护意识的增强,地方相应的人员编制也当考虑增加。人才是任何一项事业成就的核心,而文物保护工作者的整体业务素养,决定着莆田市文物保护能走多前面。通过文物保护法的宣传、文化遗产精神的普及,来提升个人审美情操,在文物保护和公众之间建立最直接的纽带,决定着文物工作能走多远。
毕竟,千年文献之邦,由文物可彰显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