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福建,如何做好“山”的文章,成为农业人口脱贫致富的一大关键。近日,中新网走进闽中山区,探究三明市尤溪县食用菌产业升级之路。
“尤溪县食用菌产业遍地开花,现有几家企业发展规模十分可观,可以推动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国家食用菌品种改良中心福建分中心负责人王圣铕说。
厂址位于尤溪农民创业园的福建省祥云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福建天益菌业有限公司,是当地科技型农业企业的代表。王圣铕介绍说,祥云生物是全国唯一一家银耳罐装自动工厂化栽培的公司,也是全国唯一一家产品达到出口美国标准的银耳生产企业;天益菌业则是全国首批绣球菌工厂化栽培企业之一,绣球菌是近年来新开发的珍稀食药两用菌。
走进祥云生物的厂区,看到,瓶罐在流水线上从空瓶到装满银耳培养料的全过程,由于全程自动化,员工仅起到检查和维护作用。随后,在工作车间内,几位女工正在“收割”从瓶罐中长出的银耳,动作十分熟练、迅速。
福建省祥云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陈祥珍表示,目前,该公司产品销往台湾、香港地区和美国、日本等国家。在香港地区,该公司生产的银耳占市场80%以上份额。现在,公司准备开拓国内市场。
据了解,该公司目前拥有27项专利,例如:食用菌培养罐、一种银耳的循环清洗设备及其循环清洗工艺、银耳自动化培养工艺以及系统、一种内盖清洗设备及其清洗工艺等。
安上科技的“翅膀”,陈祥珍的“祥云”也飞得更快、更稳,带动当地农民增收。了解到,福建省祥云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有员工200多人,其中80%至90%是当地农民,每年发放工资近一千二百万元。
在福建天益菌业有限公司内,看到绣球菌栽培的全过程。该公司总经理林智表示,绣球菌的名贵程度堪比冬虫夏草、羊肚菌、块菌等珍品。该公司自成立以来,便与福建省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进行合作,选育出国内唯一一个通过省级认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适合工厂化栽培的优良品种,在国内率先实现绣球菌工厂化栽培。
据其介绍,该成果应用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绣球菌人工栽培技术的国家,实现绣球菌产业从靠野生采集到工厂化栽培的跨越。目前,仅日本、韩国、中国可实现人工栽培。
据悉,2017年,尤溪县食用菌种植规模2.8亿袋,鲜品产量12.41万吨,产值8.62亿元,居福建全省第五位、三明市第一位。如今,该县利用国家食用菌品种改良中心福建分中心落户优势,建立洋中、西滨、汤川、联合等4个食用菌科技成果推广示范乡镇和祥云、天益、安农3个食用菌科技成果转化示范企业。
王圣铕表示,改良中心经农业部批准,由福建省农业厅主管,福建农林大学负责实施,配合有关部门开展“食用菌强县”“蘑菇小镇”建设,开展新品种研究及推广工作,帮助当地菇农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