畲族非遗大县的“蝴蝶梦”
2018-07-30   来源:东南网

畲族非遗大县的“蝴蝶梦”

  从畲族服饰到畲家婚俗,《畲山蝴蝶飞》把畲族民俗文化元素做足。福建日报 卞军凯  肖丹 刘其燚 摄

  东南网7月30日讯(福建日报 卞军凯  肖丹 刘其燚 文/图)

  日前,福州市第24届戏剧会演圆满结束,来自11家闽剧团的12部新创剧目轮番献艺,经7位评委投票,产生了本届会演重点扶持剧目3个、扶持剧目4个和入选剧目5个。其中,我省首部以畲族故事为题材、展示畲族风情与非遗文化的新编闽剧剧目——《畲山蝴蝶飞》,在罗源首演成功并获入选剧目奖,女主角“蓝蝶儿”的饰演者王艺岚获评优秀演员奖。

  闽剧舞台上有了畲族故事

  7月6日晚,随着最后一个音符落下,以畲族故事为题材的新编闽剧《畲山蝴蝶飞》在罗源完成了首次亮相。在历时2个小时的表演中,观众们随着剧情的起承转合对剧中人物的命运感同身受,看得如痴如醉,每一幕结束后,都给予热烈的掌声。

  据介绍,《畲山蝴蝶飞》讲述的是明朝时期畲家姑娘兰蝶儿与汉族小伙陶子安的凄美爱情故事,剧中特别融入了独具罗源特色的畲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元素,是全省首部以畲族故事为题材、展示畲族风情与非遗文化的新编闽剧剧目。

  罗源县文化馆馆长陈雯介绍说,罗源县近年来加大了对闽剧的扶持,力图使罗源闽剧重现当年风采。同时,罗源也是畲族元素非遗大县,自2008年以来,通过挖掘畲族服装、畲医畲药等传统瑰宝,罗源已获评2项国家级、5项省级、5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以及3个市级非遗传承示范基地,另外还有20项县级非遗项目。

  闽剧与畲族元素能否结合、擦出不一样的火花?

  “从酝酿到呈现,我们花了近一年时间。”陈雯说,为了更好地将想法呈现给观众,罗源县多次邀请省、市戏剧及话剧专家召开研讨会,并确定由长乐闽剧团陈建萍和福建省实验闽剧院伊亮分别担任导演和编剧。

  “这个想法以前没人做过,刚开始我心里也都是问号。”编剧伊亮说,以往闽剧演绎的主要是传统剧目、经典剧目。如何让闽剧与畲族元素巧妙地结合,不令观众产生违和感,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为了寻找创作灵感,伊亮来到罗源县非遗传承人之家,与非遗传承人沟通,品尝七镜茶,体验畲歌、畲拳等畲族项目,畲族人民的淳朴、真实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翻阅资料中,他还了解到罗源县的抗倭历史,这些都给予他创作剧本的灵感。

畲族非遗大县的“蝴蝶梦”

  从畲族服饰到畲家婚俗,《畲山蝴蝶飞》把畲族民俗文化元素做足。福建日报 卞军凯  肖丹 刘其燚 摄

  在戏剧演出中传播非遗

  在创作过程中,伊亮最先想到将闽剧音乐与畲族音乐相融合。“据罗源老一辈文化工作者介绍,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罗源民间的戏剧就有畲族音乐元素。”伊亮说,这证明闽剧音乐与畲族音乐是可以相结合的。因此,他将闽剧唱腔用畲歌进行美化,并用葫芦丝作为这部剧配乐的主要乐器。经过四个月的反复研讨、推敲、打磨,最终形成观众所看到的闽剧《畲山蝴蝶飞》。

  “这是一部令人为之感动的好剧。”陈建萍说,在这之前她对畲族不甚了解,然而当她看到剧本,便燃起了创作热情。为了在剧中体现非遗与畲族元素,陈建萍选择从细节方面入手:在服装上让演员们穿着畲族特有的民族服饰,在采茶女的舞蹈动作中融入了畲族舞蹈,在舞台设计方面采用畲族剪纸为背景,在道具上选择畲族最具代表性的定情信物——凤凰彩带……

  “我希望可以通过这部新剧,让更多人走进剧院,在看戏中认识非遗,感受闽剧以及畲族文化的魅力。”伊亮说,《畲山蝴蝶飞》被赋予了全新的美学意义,每个观众都能有自己独特的理解与感受。

  作为福州市戏剧会演的参赛剧目,《畲山蝴蝶飞》已经完成精彩亮相。同时,它还承担着罗源县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县系列活动的重任。罗源县相关负责人表示,希望通过传统闽剧与畲族文化的激情碰撞,将罗源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好地宣扬、传播出去,让本土特色文化资源走得更远、惠及群众。

畲族非遗大县的“蝴蝶梦”

   从畲族服饰到畲家婚俗,《畲山蝴蝶飞》把畲族民俗文化元素做足。福建日报 卞军凯 肖丹 刘其燚 摄


责任编辑:明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