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北京6月24日消息 据中国乡村之声《三农中国》报道,农业农村部近期下发通知,就全面开展2018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进行部署,要求完成100万名以上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目标。今年中央财政将继续支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农业农村部要求各地农业部门积极争取各级财政部门支持,加大培养力度,提升培育效果。可以说,无论是培育目标还是具体措施,力度是越来越大了。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认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实际上就是培育现代农业发展的主体:
李国祥:我国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农村现代化直接相关。随着大量农村劳动力,尤其是青壮劳动力进城打工、外出务工,谁来种地?地怎么种?成了很现实的问题。农业发展肯定需要人,需要现代农民来推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就是培育现代农业发展的主体,解决我国现代农业所面临的效益低、农产品质量不高、竞争力差等一系列问题。
在这次下发的通知中提出,今年将重点围绕县域主导和特色产业培育“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围绕农业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用工需求,培育“专业技能型职业农民”,提高名特优新品和高质量农产品生产水平;围绕土地托管、农机作业、植保收获等社会化服务,培育“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围绕休闲观光、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培育“创业创新型职业农民”。
培训扶持规划十分详尽,不过李国祥又补充一点,他认为,在重视培训和扶持的同时,同样不能忽视后期的档案管理:
李国祥:现在最主要的问题是应该加强对新型职业农民档案的信息化管理。现在很多地方出现了这样的情况:上级有个培训,当地随便发个通知,让农民来参加培训。培训效果怎么样?未来怎样升级课程?这都没有档案管理,比较混乱。甚至有地方搞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拿到经费,就抓人头、凑人数,把经费花掉,这样的培训效果当然会打折扣。所以加强档案管理,有针对性地给农民培训,有一套管理体系,这样效果才会比较好。
我们实际调查中了解到,有一些搞现代农业的缺信息缺技术,却很少有机会来参加培训。要让新型职业农民在现代农业发挥切实的作用,必须加强管理,才能让培训职业农民的资金发挥真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