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图:游客正在沂源县燕崖镇双泉村大樱桃采摘园里摘樱桃。右图:日照市两城街道农业科技示范园用“黑科技”种菜。
选调大学生村官闫庆玲实验养殖食用菌,并向村民推广。
济南市匡山蔬菜批发市场,批发韭菜的摊位前悬挂着“韭菜产品双证销售公示牌”
农业强,产业必须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山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要推动乡村产业振兴,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构建乡村产业体系,实现产业兴旺,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全力以赴消除农村贫困,推动乡村生活富裕。
山东是农业大省,素有“全国农业看山东”之说。改革开放以来,山东创造了不少农村改革发展经验,贸工农一体化、农业产业化经营就出自诸城、潍坊,形成了“诸城模式”“潍坊模式”“寿光模式”,为全国农业农村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山东省委、省政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持续推进“三农”改革发展,以占全国6%的耕地和1%的淡水资源,贡献了8%的粮食产量、9%的肉类产量、12%的水果产量、13%的蔬菜产量、14%的水产品产量和19%的花生产量,农产品出口总额占全国的24%,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
产业兴则百业兴,产业兴旺位于乡村振兴的首位。推动农业产业兴旺,山东实施质量兴农战略,农业发展由增产导向向提质导向蜕变。在山东各地农村,产业升级、三产融合、人才兴旺,农民增收的生动画卷正徐徐铺开。
人才
栽好“梧桐树” 吸引“凤还巢”
伟大事业,人才是第一资源;乡村要振兴,人才是重要保障。推动乡村人才振兴,山东把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
寻求家门口、土地上的致富路径,让土地成为聚宝盆,必须栽好“梧桐树”。山东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省规模以上龙头企业达到9600家,农民合作社19.2万家,家庭农场5.5万家,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超过20万个。
外人可能很难想到,开门就能看风景的莱西市产芝村,几年前还是一个死气沉沉的穷村:村民大多出去打工,村庄的垃圾会随意堆到几处荒沟中,村集体背负着217万元的债务……“产芝村再不变,无法向后人交代。”2014年,新上任的村“两委”班子下定决心,要改变产芝村的面貌。“村庄就在城区旁边,外出打工方便,好生生的土地不能闲置。”当时,“网上偷菜”游戏风靡,村党支部书记王延强灵机一动:我们这里离城区这么近,交通便捷,何不搞一个现实版的“开心农场”?在村里的会议上,王延强抛出了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有人说他“穷作”“脑子撞墙”,王延强的理想被视为天方夜谭。
村“两委”班子率先带头“啃骨头”,这一年,产芝村村集体成立了产芝乡村旅游专业合作社。合作社流转村民25亩土地建成168块“开心农场”,又从27户村民手中流转40亩土地建成了7个采摘大棚,原来的荒地由于对接了市场,如今亩产值达到2万元。尝到甜头后,合作社又流转了300亩丘陵地,建起了百果采摘园,一年四季游人都可以采摘蔬菜瓜果。每逢周末、节假日,产芝村的“开心农场”、露天烧烤、采摘园、农家乐餐馆人头攒动,游人如织。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人才当“头兵”。向人才伸出“橄榄枝”,打通人才向农村流动的通道,2016年以来,我省乡镇公务员考录不断加大在本地成长的干部选拔力度,实施放宽资格条件、单独划定笔试分数线、单独分组面试等更加积极的倾斜政策,定向招录本土优秀人才432人,为乡镇机关补充了一批优秀基层干部。
47岁的禹城市辛寨镇梁河社区党支部书记丁建广创办的冷冻食品厂在当地小有名气,他当选社区党支部书记后,一直思考的是,农村年轻人太少,缺少活力。为了让人才“流回”农村,他首先想让在外闯荡的儿子作出示范。经过一番劝服,儿子丁宗飞回来接手了食品厂。年轻人更加敢闯敢干,注重科技创新,企业发展很快,带动社区120多名劳动力就近就业。丁宗飞还流转土地,建起了梁河社区绿鑫科技示范园,带头建设了30个蔬菜温室大棚,试点使用碳氢核肥,开展无公害绿色种植,高品质的蔬菜很快销售到了北京、济南等城市。
“乡村留不住人才,政府制定的支农惠农政策就缺乏落到实处的执行者,农村发展产业也缺乏有足够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带头人。”辛寨镇镇长刘兴华坦言,“从各地涌现出来的乡村振兴典型案例来看,一个普遍的事实就是因为有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带头人,或党支部书记,或致富能人等。他们比较热爱乡村,有乡土情怀,又了解掌握了乡村产业发展的一些基本特点。梁河社区这几年的发展,正得益于此。”
在丁家父子的带动下,梁河社区的创客团体不断扩大。大杨村的小能人杨兵,回到梁河社区,开办了一家电子器件加工厂,解决了30多人的就业;另外一个村的张春国,原来在外办企业,回到梁河社区,建起了集垂钓、采摘、餐饮、娱乐于一体的乡村旅游项目;梁河社区还引进德科云众创公司投资2000万元建设创业就业扶贫基地1处,引进技术员5名进行管理,假发加工可安置90人就业,同时设立电子商务平台,线上线下同步促进产业发展。如今,在梁河社区,共有近30家企业和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主力军。
吸引人才回到农村,引领带动乡村产业发展,也离不开乡村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
今年5月16日,茌平县耿店村举行土地流转资金收发仪式,村民任传华一次交了99484元的土地流转资金。“交的这个钱越多,说明种的地越多,将来挣的也越多。我种了20个大棚,流转土地近80亩,是村里最多的。今年以来,毛收入100多万元,纯利润60万元了。这比在外面打工强多了!”任传华高兴地说,自己曾在北京、天津等城市打工多年,后来回村种大棚。“5个月纯收入60万元,在外面干啥活能挣这么多?干农业有奔头,咱就在农村好好干,把家乡建设好。”他乐呵呵地说。
据悉,耿店村每年举办一次土地流转资金收发仪式。村党支部书记耿遵珠告诉,“平原农村,人均2亩地,不发展富民产业怎么能富起来?俺村的条件不好,但靠自己滚动发展,有了富民产业,集体和村民都富了,吸引年轻人回归,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
融合
接二连三,延长产业链条
推进乡村振兴的核心是推进农村地区“产业振兴”,其关键是接“二”连“三”,着力打造农业“新六产”。“即把农业作为起始链,把工业作为深化链,把服务业作为延伸链,在横向上强化农业与第二、第三产业的连接,延长产业链条,丰富农村地区产业体系;在纵向上形成产业发展梯队,强化上下游企业、行业的连接,提升产业综合竞争力。”青岛大学党委书记胡金焱说。
山东是农业产业化的发源地,农业产业化经营长期处于全国前列。农业“新六产”是农业产业化的“升级版”,是对传统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的重构和提升,是现代农业的新型业态,对于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我省农业“新六产”带动主体不断壮大、发展模式初步形成、利益联结机制逐渐完善,已初步形成良好发展态势。截至今年1月,全省家庭农场发展到5.5万家,农民合作社18.6万家,农业龙头企业9600家,参与产业化经营的农户超过1800万户,户均增收2680元。自2015年以来,山东连续三年累计投入项目资金5亿多元,实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项目和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引导各地积极发展农业“新六产”。
时至今日,临沭县朱村已经成为周边知名的观光景点,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我家承包了3亩葡萄。我管理比较上心,去年每亩葡萄卖了1.2万多元。”村民王秀梅告诉,到她家来观光采摘的游客也越来越多了。
发挥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乘数效应,可以推动农业发展价值倍增。朱村结合本地物产和特色建成集接待、服务、电商、快递于一体的现代化游客中心。“我们打造了‘朱村味道’这一农产品品牌,建立了淘宝店铺,还连续开办了两期村民电商培训班,在村里扶持了十几家电商。”朱村党支部书记王济钦介绍。
农业产业升级,质量兴农是必由之路,其中,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关键。山东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的要求,强化科技创新应用,以新技术为支撑,大力发展终端型、体验型、循环型、智慧型新产业新业态。截至去年年底,山东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3%,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3.27%。并出台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人才队伍建设的二十条措施,审定主要作物新品种62个。
“纯农业村,地金贵。向科技、向空间要效益,让我们找到三产融合的切入点。”肥城市前兴隆村党支部书记贾爱云这样认为。随着华盛绿能光伏农业科技产业园的落地,前兴隆村新村建设腾出的土地发挥效益。棚顶发电、棚下种植,新式综合体农业在前兴隆村亮相。
在华盛绿能光伏农业科技产业园中,一期10兆瓦光伏工程建成并网发电。与此同时,农业园内建成的智能温控展示馆和130个光伏农业科技大棚,重点发展黑木耳、北虫草等立体种植,打造“兴隆庄”区域特色养生品牌。在产业园里设立创客服务中心和农业创客大学,为返乡大学生、农民工搭建创业孵化平台,吸引丰博园樱桃、李寨蚯蚓等22个创业项目进驻。集观光、采摘、体验、餐饮为一体的产业园,以二产带一产促三产,走出了高效农业提升一产、光伏发电建立二产、物流电商激活三产的新农村发展路子。
乡村旅游根植乡村,与农业生产、农村风貌、农民生活深度融合,与“三农”工作紧密相联,是促进农业变强、农村变美、农民变富的重要支点。2017年,山东拥有“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61个,1073个农业旅游示范项目,确立了527个旅游强乡镇和1180个旅游特色村,3500多家好客人家农家乐。山东的目标是,争取三年内乡村旅游年综合收入达到3200亿元,带动200万农民就业。
十几年前,淄博市中郝峪村村民还不清楚乡村旅游是什么。“人均三分地,山林三千亩”,中郝峪村守着绿水青山,乡村产业却还以传统种植业为主。如何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愁坏了村党支部书记赵东强。 下决心搞乡村旅游,赵东强带领党支部成员和党员先试水,村“两委”凑了1万块钱,带动5户村民办起农家乐,摸索经营一年就回本盈利。村民尝到了甜头,积极性明显提高。目前,中郝峪村已经发展起了91户农家乐,其中10家被评为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25家被评为山东省星级农家乐。为避免同质化,中郝峪村的乡村旅游项目还与众不同。目前,既有二妗子馍馍房、秀才盒子、马大娘豆腐坊等乡味浓厚的特色小店,也有寒冰射手、拓展培训中心等现代感十足的娱乐项目。这些项目与农业农村深度融合,又与时俱进,老少皆宜,一年四季都有得玩。据统计,来中郝峪村的游客60%都是回头客。
质量
产量大省迈向质量强省
作为农业大省,山东农产品出口长期占全国1/4以上,量大而质不优,是我省农业的一个突出短板。当前我国经济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山东在保证粮食产能、确保需要时产得出、供得上的基础上,着力提高农业供给体系质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生产和经营体系,推动由产量大省向质量强省转变,不断增强农业综合竞争力。
质量兴农,标准先行。今年山东将在国家有关部门支持下,加快推进蔬菜标准认证中心建设,争取制定国家蔬菜质量标准,打造山东蔬菜的“金字招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响亮目标:打造农产品质量安全省。省农业厅厅长王金宝说,今年,我省将力争国家级农产品安全创建县数量占涉农县(市、区)总数的80%以上,向国家提出农产品质量安全省创建申请。
在蔬菜温室大棚发展进程中,寿光市三元朱村始终走在蔬菜生产最前沿。“我们村使用的是出口的绿色蔬菜农残指标,每年最多只有5‰不合格。”三元朱村委委员王学军说,这一标准高于国内检测标准。如果发现不合格的蔬菜样本,该户种植的蔬菜将全部销毁,并在两年内禁止生产蔬菜。最终,经过检测的蔬菜将获得专属于自己的二维码生产信息,跟随蔬菜进入消费者手中。
蔬菜标准化和安全的背后是农业生产组织结构的深刻变革。在三元朱村,村集体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并以小组带领农户的方式,统筹127户农民的850亩土地。“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的农业生产主体正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倡的。”村党支部书记王乐义说。青岛农业大学副教授杜志勇常年与三元朱村进行科研技术合作。“这是给农民定下生产全过程的标准,划出一条底线,这种标准化模式在全国尚属个例。”杜志勇认为。
质量兴农,安全是底线。山东开展食安山东建设,提出“建成全国食品最安全地区之一”目标,以现代农业为食品安全保驾护航,构建从农田到餐桌全流程监管体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在食品安全领域,山东诸多做法走在全国前列:在全国率先推行食安、农安、公安“三安联动”机制,率先以省政府令形式出台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率先实施跨部门食品安全抽检监测计划、经费、信息“三统一”机制…… 绘制“韭菜地图”,是山东对食品安全全流程监管的一个缩影。我省在全国率先建立产地准出和市场准入衔接机制,并开展食用农产品合格证管理试点。推行模块化、规范化、痕迹化“三化”监管,实现日常检查的制度化。“一品一策”“一域一策”等风险管控措施,让监管跑在风险前面。全省统一的舆情监测处置平台,能够对食品安全舆情信息实施24小时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置。
2007年前,昌乐县庵上湖村还是一个传统农业村。2007年12月,赵继斌等3名庵上湖村的村干部发起成立了昌乐县华安瓜菜专业合作社,注册“庵上湖”“华品”两个商标,实行品牌化运营,试图走出一条现代农业发展的路子。
食品安全被视为合作社发展的重中之重。
“若检测瓜菜药残超标一次,社员不享受合作社分红,药物检测不合格的直接作退股处理。看似不近人情,但为的就是保证庵上湖食安品牌不被砸。”华安瓜菜专业合作社理事赵允书介绍,以今年春节为例,在蔬菜价格普遍低迷的情况下,庵上湖村通过网上生鲜购物平台“庵上湖优厨房”和建行善融商务等电商平台卖出的有机蔬菜高于市场价格5倍,而且供不应求。
质量见效,品牌是标志。品牌是提升农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抓手,靠农产品品牌引领市场,才能掌握话语权。山东在全国率先推出“齐鲁灵秀地、品牌农产品”省级农产品整体品牌形象,形成了章丘大葱、日照绿茶等区域公用品牌和企业产品品牌。“三品一标”企业、产品分别达到3561家、7508个。五年内,山东还将培育50个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500个知名企业产品品牌。
“要想茶叶卖得好,就要提高茶叶质量档次,形成自己的品牌。茶树品种改良,就是提升质量的根本。”日照市岚山区茶业管理办公室负责人战祥征介绍说。经过几年对优良茶树品种的推广,岚山茶园茶树品种更新换代,已形成了“春绿、夏红、秋乌龙”的茶品生产格局。白茶、黄茶、黑茶的陆续试种成功,更实现了茶叶生产加工的“错时、错料、错工”,提高了茶叶鲜叶原料的利用率,使每亩茶园增收1000元。
2016年,“日照绿茶”被评为山东省首批知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据中国品牌建设促进会2016中国品牌价值评价,品牌价值已达49.87亿元,跻身全国茶叶品牌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