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热议农村教育发展——让农村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2018-03-19   作者:   来源:农民日报

   近年来,我国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持续加大财政教育经费支出,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办学条件,提高乡村教师待遇,农村办学条件明显提高。

  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推动城乡教育一体化,教育投入继续向困难地区和薄弱环节倾斜。全国两会期间,“农村教育发展”成为热议话题,代表们纷纷为提升农村教育质量建言献策。

  发展农村教育先把教师留住

  据统计,全国共有专任教师1500多万名。其中,乡村教师将近300万名,仅占全部教师的20%左右。

  “农村学校需要大量的全科教师。”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绵阳市副市长蒋丽英说,“师范院校专业性强,大部分师范毕业生不能胜任本专业以外的学科教学工作,无法满足农村学校小型化、微型化的需求。”

  全国人大代表、民进中央专职副主席高友东表达了相同的看法:“农村教育关键在教师,难点在边远艰苦地区乡村教师的留住、聘任与使用。边远艰苦地区乡村教师工作环境差、任务重、收入低,难以匹配教师工作的付出与贡献,影响与制约着教师的补充与使用。”高友东建议,提高边远艰苦地区乡村教师的经济待遇,对不同级别的岗位待遇,可结合当地情况,在当前工资的基础上分别给予不同数额的增加。

  提升基础设施打造温暖课堂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民族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处长曾丽说:“农村中小学教室照明存在许多问题,对孩子们的视力有影响,农村教室照明条件亟待得到改善和提高。”

  为此,曾丽带来了改善农村中小学教室照明环境的建议:“各地应结合地理、光照和气候条件等多种因素,科学论证教室照明标准区间,配套光环境标准,对灯具布局、配光形式、维护方式等进行技术规范,通过标准手段加以改善,推动中小学教室照明质量向着标准化、规范化方向发展。”

  教室亮起来,冬天还要暖起来。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榆林市古塔镇黄家圪崂村党支部书记张文堂将目光聚集在农村中小学供暖问题上,“农村地区由于天然气管道尚未实现村村通,绝大多数农村学校冬季取暖是在教室加装蜂窝煤炉和使用电暖气。”

  张文堂提出建议,政府在安排新机制公用经费补助时,可以适当提高对北方地区的取暖费补助标准,尤其是对贫困地区,给予取暖专项补助。研究出台针对学校取暖的优惠政策,电力、热力、自来水等部门在政策上对学校尤其是贫困地区学校予以倾斜,减免有关费用,确保学校取暖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让农村的孩子们在冬天里享受教室的温暖。

  城乡教育融合加大资金投入

  “因为点多面广,资金缺口大,只是依赖上级的专项资金,受财力所限政府配套资金跟不上,新建的农村小学和幼儿园餐厅、活动室等附属设施不到位,不能实现寄宿制,发展空间和活力明显不足。”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献县淮镇中街村党支部书记哈明江表示,投入不足导致农村学校基础设施不完善,管理体制缺乏活力,使得农村学校发展受限。

  “农村学校要加快寄宿制学校建设步伐,特别是要加大餐厅等附属设施的建设投入,关注农村留守儿童,解决教育存在的缺失,解除外出务工家长的后顾之忧,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新需求。”哈明江建议,政府要全面统筹加大投入力度,加大对农村中小学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和提高农村学校的办学水平。

  广东省近些年一直注重农村学校建设。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黎少镇隆久村党支部书记李小兰说:“近年来,广东通过实施‘五无’学校改造、推进教育现代化等工程,一些农村的中小学校比县城的中小学校还要漂亮、设备还要先进、面积更加宽敞。但在软件方面,存在农村教学质量欠佳、办学规模萎缩等诸多问题。”

  “一方面,要尽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同时要多渠道开办职业教育,继续实施农村和贫困地区专项招生计划。另一方面加大对贫困地区、薄弱环节的教育财政投入,减轻农村困难群众在教育方面的负担,推动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让农村孩子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李小兰说。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