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9日上午,福建省第三轮水产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项目启动会在福州召开。
现场启动“海带品种创新与种苗繁育产业化工程”“凡纳滨对虾品种创新与健康种苗繁育产业化工程”“东方鲀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等3个重大项目,并为福建省水产研究所等28家项目承担与支持单位授牌。这些项目将通过四年的实施,建成育繁推、产学研一体化的现代水产种业体系,预计创造社会经济效益超过32亿元。
“谁控制了种业,谁就掌握了产业竞争的主动权。”据出席会议的水产专家介绍,福建应该充分借鉴世界水产养殖强国的经验,大力推进种业发展。据了解,当前占全球三文鱼供应45%的挪威坚持三十余年进行品种改良和养殖技术改进,使三文鱼生长速度快1倍,饲料成本降低25%,成为世界最大的三文鱼出口国。我国水产种业发展也取得很大的成就,但仍然出现个别种业发展“短板”,造成白对虾等产业受制于外国的遗憾案例,引起各地的高度重视。 鉴于种业对农业和水产业的重要性,福建省自2011年起开始实施种业创新和产业化工程,以选用优良的种子、种苗为切入点,推进相关产业上规模,增效益,形成行业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将良种、“良技”( 养殖技术的创新与改进)和“良境”(优良的养殖水域环境)三者相结合,促进水产养殖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效。
据介绍,近年来,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厅每年都投入3000 多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水产遗传育种中心、种质资源库、原良种场和种苗场建设,已经建成苗种场2300多家,形成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渔业种业体系。目前,福建的大黄鱼、石斑鱼、鲍鱼、花蛤、紫菜、海带、金牡蛎、东风螺等特色优势品种的种业规模水平在全国领先。2017年,福建省渔业种业产值50多亿元,水产养殖产值900多亿元,实现水产“千亿产业”的目标指日可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