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7日,厦门日报以“我省海洋与渔业研究打通‘任督二脉’”为题,报道了省水产研究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近年来,省水产研究所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立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体系以省水产研究所为主导,通过在涉海高校、科研单位、企业间搭建桥梁,打破不同领域之间的层层壁垒,实现了三者的互联互通。一方面,企业可以得到省水产研究所的技术支持,开拓新领域研究;另一方面,省水产研究所还能共享学校的研究成果,实现资源最大化。而企业的加入,则给科研成果提供“好娘家”,为科研与产业深度融合提供机会。
第一,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打造活力创新团队。近年来省水产研究所先后建设了“闽台重要海洋生物资源高值化开发技术公共服务平台”、“福建省海洋生物增养殖与高值化利用重点实验室”和“国家海水鱼类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厦门)”等多个实验平台。此外,创新团队还承担了国家海洋公益性行业专项“福建特色海洋生物资源高值化利用研究和示范”、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几种海洋贝类活性产物产业化开发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等科研项目,制定了一系列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及地方标准。
第二,与高校合作,转化科研成果。专注于自身的科研还不够,还要服务于学校和科研单位。该所还创新科研管理体制,搭建了研究所与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平台。一方面,学校有了实验平台,可以进行更多方面的科研试验,另一方面研究所还能与学校共享科研成果。从2013年以来,该所参与厦门大学“海洋生物资源开发利用协同创新中心”的建设;与福州大学、华侨大学、集美大学共同合作开展“几种海洋生物酶及系列功能产品研发与应用示范”研究;与闽南师范大学共同申报“闽南特色海洋生物种质资源开发技术公共服务平台”……
第三,向企业输入技术,为科研成果找到“好娘家”。与高校、科研院所的技术互联互通的同时,省水产研究所科研力量也不断增强,同时更关注如何将科研成果转化为产值,让成果落地。在此基础上,省水产研究所积极运作加工室,争当“科技经纪人”,将科研力量、科研成果与地方产业紧密结合起来。该所为企业提供先进的技术,推介优新产品;帮助解决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技术瓶颈难题、共性问题;提升企业技术创新水平,加快技术成果转化;增强企业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和市场竞争力……
第四,开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发挥人力资源优势。研究科研项目,将项目转化为产值,这些项目都离不开“人才”。为了不断提高科技竞争力,省水产研究所开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激发科技人员的创造性和工作积极性,在科研工作实践中培养人才,为研究所科研团队凝聚了一批专业科研人才。对内,该所鼓励科研人员继续求学深造,不断加强科技创新和知识创新。对外,该所还以产学研融合为切入点,与高校合作,搭建实验实习平台,大力发展联合培养制度,培育良好的产学研合作氛围,建立良性互动机制。该所已经与厦门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师范大学、集美大学、华侨大学建设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与闽南师范大学、福建中医药大学、宁德师范大学、福建海洋职业技术学院等学校建设本科实践基地。下一步,还将探索产学研有机结合新模式,共同构建产学研联盟创新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