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管“齐步走” 清水绕榕城——福州内河整治的PPP模式探索
2017-12-04   作者:   来源:新华网

距离年底全面消除黑臭的目标仅剩一个月,开挖了近50天的“断头河”仓山区浦上河,即将实现河道的全面贯通。而通河道、清淤泥、截污水、种绿化后,附近居民将重新看到清水绕过家门。

  这,得益于福州全面启动的由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PPP治水模式——为根本性改善城市水环境,实现“水清、河畅、安全、生态”的总体目标,去年年底,福州市将四城区的102条内河打包形成7个水系治理项目包,面向全国公开招标。通过让专业的人来干专业的事、建设和管理“齐步走”,消除内河黑臭,实现水清城绿。

  放权: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

  福州城素有“海滨邹鲁”的美誉,城区范围内有着独特而发达的水系,四城区共有107条内河,分属白马河、晋安河、磨洋河、光明港、新店、南台岛等六大水系,总长244公里,水域面积5.31平方公里。其河网密度超过了广州、宁波等城市,名列国内城市前茅。

  然而,由于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许多内河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较多,“断头河”“墨汁河”等黑臭水体开始出现,并一度困扰着周边的居民。

  “福州曾经开展过多次内河综合治理,单采用单纯依靠工程建设开展水环境治理的模式,仍然不能治好水。”福州市水利局局长、河长制办公室主任陈济斌一语道出了内河治理的“症结”:以往的治理方式缺乏系统性、技术更新慢、建设和管理脱节,既影响治理效果,也给地方财政造成相当大的压力。

  2016年年底,福州重拳出击,创新引进了PPP模式治水。按照“沿河截污、内河清淤、管网清疏、把水引进来,让水多起来,让水动起来,让水清起来”的黑臭水体治理策略,四城区102条内河被打包成7个水系治理项目包,面向全国公开招标,引进专业水务企业开展全面治水。

  福州市仓山金山奥体片区水系综合治理及运营维护PPP项目,就是7个项目包之一。该项目包负责人赖茂顺每天都要到工地上走一走,作为政府出资方代表,他肩负着整个项目包推进的监管任务。

  “这个项目由央企负责,他们有更专业、更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建设经验,这是我们所没有的。”工作在一线,赖茂顺深有感触,老城区管网复杂,治理难度大,对专业技术水平的要求也更高,“但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之后,效率和质量就有了保证。”

  赖茂顺告诉,目前,福州市仓山金山奥体片区水系综合治理及运营维护PPP项目的11条内河,已建成2条,9条纳入整治范围的河流中,浦上河、金港河、飞凤河、台屿河、洪阵河5条重点整治河流的治理已经初见成效,并将于年底全面消除黑臭。

  严管:河道建设和养护“齐步走”

  水系治理是庞大系统工程,即使铁腕治污,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除了建设,做好后期的养护,才能长久惠及民生。

  和水打了多年交道的陈济斌,深谙建设与养护脱节、后期管理耗时费力的尴尬,而PPP模式治水恰恰实现了二者的“两手抓、两手硬”。

  “福州的PPP治水项目,建设周期大概2-3年,管理和养护需要12-13年,这些都由中标的企业完成,免去了后顾之忧。”陈济斌告诉新华网,这种模式不仅能实现建管并行,谁建设谁养护,还能为政府缓解一次性财政支出的压力——建设期内,工程费用由社会资本支出,政府则以“按揭”的方式,在建设完成后的10-15年内每年支付一定比例的费用。

  在放权和严管之下,治水之路变得责权分明。

  近日在仓山区台屿河看到,河道内几名工人正在清淤工作,而沿河驳岸开挖退距的空间,也给截污管的施工留出了空间。福州市水务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台屿河整治项目的负责人俞峰告诉,根据PPP治理模式的要求,内河建设要实现“一个不能少、四个不能断”,即沿河驳岸退距空间不能少于6米,沿河步行道不能断、截污管网不能断、大树绿荫不能断、灯光照明不能断。“而后期的河道养护则要把这些环节的都做好,这样一来,负责PPP项目的企业在工程质量上也会更主动地把控。”

  下猛药,治沉疴。随着PPP模式治水的推进,福州内河整治治理初见成效。

  据了解,今年9月30日,福州市已完成第一阶段107条内河沿岸3224个污染源的排查,1986个不规范的排污口(源)完成整治,193家企事业单位受到查处;11月20日,福州市还完成了全市43条内河黑臭水体重点污染源排查工作。目前,全市7个水系治理PPP项目包正在争分夺秒,除了已基本完成任务的南公园内水体、梅峰河,本月还将有6条黑臭水体率先消除黑臭。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