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首创城乡河道治理“三位一体”模式
2017-11-16   作者:   来源:福建日报

 莆田市委书记林宝金(左二)调研城乡河道生态治理工作。

莆田市委书记林宝金(左二)调研城乡河道生态治理工作

 生态水系治理中建成的土海湿地公园

生态水系治理中建成的土海湿地公园

在创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工作中,莆田市首创城乡河道治理“三位一体”模式,将防洪保安、生态治理、景观休闲融合于河道治理全过程,既完成了堤防建设,又保护了生态环境,还构筑了亲水岸线,通过生态治水给人民群众带来满满的获得感。

  一任接着一任干 筑牢防洪安全堤

  站在莆田市城厢区樟林大桥,顺着桥下的木兰溪眺望远处,无论上游还是下游,河流两岸都是防洪堤坝施工的热烈场景。正在建设的木兰溪防洪工程华林段、华亭段、仙榜段,将为这座城市的防洪安全再增砝码。

  木兰溪以“母亲河”的身份哺育了两岸百万人民,但木兰溪的水患也曾让沿岸群众饱受洪灾之苦。过去,木兰溪是全省唯一流经城区、单独入海而不设防的河流,下游河段防洪能力不足5年一遇,下游的农田、村庄,更是年年有小灾、几年一大灾。治理木兰溪水患,是莆田人民的夙愿。

  从1999年开始,木兰溪下游防洪工程被列为莆田市“一号工程”,经过10多年的努力,累计投入超过15亿元,整治河道15.34公里,新建堤防28.03公里、21座水闸(涵洞)以及2座旱闸。这项工程实现了木兰陂下游河段的防洪堤闭合,结束了莆田市主城区不设堤防的历史。

  “木兰溪下游防洪工程是在软基上大规模建设的防洪工程,全国少有,工程建设还涉及木兰陂、宁海桥等重要跨河建筑物的保护,地质复杂、技术难度大,是集体智慧的结晶。”莆田市木兰溪防洪工程建设管理处副主任、高级工程师陈文棋说。

  随着“一号工程”的陆续竣工,位于木兰溪下游的莆田城区有了防洪堤坝的屏障,但木兰陂以上的部分河段仍未设防,仍需持续整治。

  迈向新时期,面对老问题,莆田市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继续把木兰溪两岸人民摆脱水患作为重要民生目标。2012年,国家水利部将木兰溪治理列入国家规划,开启了木兰溪全流域治理的新征程。“升级版”的木兰溪防洪工程总投资规模19.36亿元,仙游县、城厢区、涵江区3个县区将从中受益。

  截至目前,木兰溪防洪工程已基本完成华林段两岸堤防9.3公里,结束了城厢区华林经济开发区两岸未设防的历史;去年12月份开工建设的华亭段堤防16.53公里、新建水(涵)闸11座、重建3座跨支流河道桥梁,实现了中游河段防洪堤全面闭合,将彻底解决木兰溪中游洪涝灾害。

  在木兰溪除水患的同时,莆田市全面建设萩芦溪堤防、灵川东海片区防洪堤等河流防灾减灾工程,先后除险加固了107座水库,重点推进了中心城区和工业园区的防洪排涝工程建设,通过河库连通体系合理配置水资源,让水安全之盾愈加坚固。

  引进市场化方式 修复河流生态环境

  深秋时节,从木兰陂出发,沿着木兰溪顺流而下,来到了木兰溪流域的精华所在——南北洋。南北洋又被称为兴化平原,是我省四大平原之一。过去,南北洋是一片泽国水乡,饱受海水侵蚀,是木兰陂筑成后修建的南北洋河道,引溪水灌溉,才把南北洋变成了丰收良田。

  然而,由于以前对水生态保护不力,南北洋河道每到夏季水葫芦泛滥成灾,水资源受到污染。“维护河湖健康体系,恢复水生态,是创建全国水生态文明城市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此,我们创新工作方式,全力修复南北洋水生态环境。”莆田市木兰溪水利管理处水葫芦督查组负责人连俊彦介绍说,从2015年起,莆田市建立起市区联动、部门协调、区区联手、统一治理的水葫芦保洁机制,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用市场化的手段对南北洋河道的水葫芦开展清理保洁。

  如今,南北洋河道上每天都穿行着两家保洁公司的打捞队。夏季,他们变成“机动部队”,全力清理水葫芦;秋冬季节,又变成“巡逻部队”,定期在河面上巡查和清理保洁。经过全面治理,截至目前,水葫芦泛滥的局面得到彻底改变,造福了南北洋河道两岸民众。

  近年来,莆田市大力推动河道生态治理,下磨溪等16条城市内河的清淤清障、拓宽河道和截污工程,在中心城区打造了荔林水乡特色城市风貌;南北洋水系中小河流的清淤疏浚、水系连通,巩固扩大了南北洋河道生态治理成果;畜禽整治、水源保护区群众搬迁,为东圳水库这座供全市150多万人饮水的城市“大水缸”构筑了一条“生态防线”;建成企溪、笏石溪、湖石淉等安全生态水系示范项目……

  湖石淉是湄洲岛唯一一处天然淡水湖,面积约150亩,过去周边村民的生活污水直排湖中,加上湖石淉无大河连通,自净能力差,污染物常年堆积,生态系统持续遭到破坏,全面治理势在必行。当地采取收集污水、净化水质,改善湖石淉自身的水环境,对周边5条排洪渠实施综合治理,实施生态种植工程……经过生态化综合治理,湖石淉及周边渠道水质全面提升,湖体面积增加到300亩以上,提高了防洪排涝能力。

  融入景观休闲理念 让河岸变成公园

  行走在建设中的木兰溪防洪工程堤坝上,后方刚刚建成的堤岸长出了一片绿油油的青青草地。建成一片,绿化一片,这里就像施工队里增加了专门负责种草的园丁。

  “我们在防洪堤坝建设中运用了新理念,增加了新材料。”陈文棋介绍说,“过去我们用的是防渗土工布,现在换成了土工布、营养布混合而成的复合布,堤岸完工、摊下泥土后,撒上一把种子,很快就能把光秃秃的堤岸变成一片片绿地。未来,以绿地为基础,可以将长长的堤岸建成亲水公园。”

  目前,这种在防洪工程建设中融入生态公园建设的理念,已经得到大范围应用。通过防洪工程、河道整治工程建设,不仅保障了防洪安全、修复了生态环境,还给沿岸群众建设了一座座风景秀丽的河岸公园。

  13日上午,居住在莆田城区张镇水闸附近的市民林先生悠闲地沿着木兰溪左岸绿道慢跑。“原来这里只是普通的堤坝,没想到这两年变成了公园、绿道,给我们带来很大惊喜!”林先生说。

  依托木兰溪防洪工程而建的左岸绿道工程,总投资约7452万元,总长度8.86公里。这项工程与已在施工的1.2公里木兰溪城区段景观试验段连接后,将为市民在城区带来一条总长约10公里的休闲长廊。未来还将建设的木兰溪城区景观段工程,总长度达23公里,将一脉木兰溪沿岸打造成全市最大的水利公园,为莆田再添一张新名片。

  在南北洋水系治理中建成的土海湿地公园,也成为河道治理融入景观休闲理念的典范。土海是莆田南洋水系的组成部分,水域面积达1000多亩,横跨荔城区和秀屿区。“依托水系治理的机会,秀屿区规划设计了土海湿地公园,通过栈道、游船等旅游配套设施的完善,将原来的一片天然湖泊打造成为当地群众休闲娱乐的好去处。”秀屿区水务局局长沈国辉说,“如今,到这里欣赏湿地植物、观赏鸟类已成为新的市民休闲方式。”

  “防洪保安、生态治理、景观休闲‘三位一体’,我们以生态方式保护管河、护河、用河,让河道治理助力水生态文明城市建设,因地制宜建设满载乡愁、极具莆田荔林水乡特色的亲水岸线,在治河中给群众带来获得感。”莆田市水利局局长黄德元说。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