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大新闻中心就“农业科技创新”举行集体采访
2017-10-23   作者:   来源:人民网

  

  10月21日19:00,十九大新闻中心在梅地亚中心二楼新闻发布厅举办第五场集体,邀请农业部党组成员、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唐华俊,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国家小麦改良中心主任何中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研究所研究员、农业部休闲农业重点实验室主任魏灵玲,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农村能源与环保研究所副所长沈玉君,江西省安义县种粮大户、绿能农民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凌继河接受。

  2017-10-21 19:09

  主持人刘晋

  各位朋友晚上好。欢迎大家出席今天晚上的集体活动,这是新闻中心组织的第五场集体,本场的主题是农业科技创新,我们请来了五位农业领域里的优秀党代表,我先给大家介绍一下。

  2017-10-21 19:10

  刘晋

  第一位是唐华俊同志,农业部党组成员、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二位是何中虎同志,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国家小麦改良中心主任。第三位是魏灵玲同志,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研究所研究员、农业部休闲农业重点实验室主任。第四位是沈玉君同志,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农村能源与环保研究所副所长。最后一位是凌继河同志,江西省安义县种粮大户、绿能农民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首先请各位代表依次作一个介绍,首先请唐代表。

农业部党组成员、中国农业科学院院长唐华俊

  2017-10-21 19:15

  唐华俊

  媒体的各位朋友,晚上好,今天是周末,大家都很辛苦。今晚的主题是农业科技,大家都很关注,与我们吃饭有关系,从我们每天餐桌上的变化,就是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奶瓶子的变化,就能够看到农业科技的变化和进步,不断地丰盛、丰富。

  2017-10-21 19:15

  唐华俊

  这几天各位代表都在热烈讨论十九大报告,我们几位农业科技代表对党的十九大报告里边有关农业农村发展,科技方面的安排和部署感到非常的振奋和高兴、激动。在十九大报告里专门强调,要始终把解决三农问题放在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要加快农业农村的现代化,因为农业农村的现代化核心关键还要靠科技,靠科技创新,靠科技进步。

  2017-10-21 19:20

  唐华俊

  十八大以来,农业科技有长足的发展和进步,说它有发展、有进步,有三个指标可以比较好的来说明。第一,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去年已经超过了56%,与“十二五”初期比,与“十三五”将来的奋斗目标相比都有很好的发展,更不用说改革开放的时候百分之十几,能够发展到超过56%,应该说这是一个重要的指标。

  2017-10-21 19:22

  唐华俊

  第二,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65%,与“十二五”末比也是了不起的一个贡献,基本上每年两个百分点的增加。现在小麦基本上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像水稻、玉米的收获环节基本实现了机械化,这是了不起的一个进展,解决将来谁种地,没有机械装备的发展和进步也是不行的。第三,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2016年稳定在96%,应该说也是了不起的,现在大田的、园艺的都实现了良种化。这三个指标比较好的说明了十八大以来科技的一些进步和进展,具体归纳起来,大概有三个方面:一是农业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高。包括在原始创新和基础研究上,比如说水稻、黄瓜、桑蚕,这些基因组学作物现状的形成机理机制,这方面有很好的进展。比如黄瓜,大家吃黄瓜都会发现黄瓜根部不愿意吃,有点苦,到底是什么东西控制着这种苦味,如果在机理机制上搞清楚了,我们在育种上就会有更好的方向。

  2017-10-21 19:28

  唐华俊

  我们在一些重大品种和技术方面,也有很好的进展。比如超级稻,水稻过去尤其是像南方的籼稻,很多人不愿意吃,但是现在的超级稻在品质上有很大的改善,在质量上有提高。同时在其他方面,比如说一些设施技术,智能植物工厂,在改变农业生产方式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马铃薯的主食化,可能很多同志们看到“砥砺奋进的五年”的展览里,3D打印的马铃薯产品,比如馒头、面包、面条等很多产品都有很大的发展。

  另外,在条件平台建设方面也有很好的发展。我们国家的农作物基因资源重大科学工程、农业生物安全重大科学工程先后建成投入使用。农业部以重点实验室体系建设为抓手,加大投入,现在已经建成了42个综合实验室,下面又建了近300个专业或者区域实验室,同时还建了近270个实验台站,就形成了一个体系,就是说综合实验室有专业或区域实验室,还有科学观测试验站。在这个基础上,部里遴选了400多个农业科学野外观测台站,建成了一大批的数据中心,这个对科研条件建设很重要,我们觉得这在过去五年里有一个很大的进展和发展。这是过去五年来,自主创新方面的提升和发展。

  2017-10-21 19:35

  唐华俊

  第二,成果转化进一步加快。比如我们的推广转化体系,过去所谓的“线断、网破、人散”,在过去五年有很大的改善,我们的队伍建设方面,业务用房建设方面,条件装备方面有很大的进展,这是在体系建设方面。在成果推广转化方面,我们的重点是围绕农业生产中的关键问题,围绕着需求进行推广,比如小麦的“一喷三防”,有重点的来开展工作。推广转化的模式机制也有创新,比如“专家+农技推广人员+示范户”,这样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第三,体制机制改革方面进一步深化。大家知道,我们农业科技涉及到国内的科研机构包括省里科研机构,涉农的还有大学、企业,应该说在体制上要一下做一个大的改革,是比较难的,但是农业部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方面作出了创造性的探索。农业部以小麦、水稻、生猪等50个主要农产品为单元,以产业为主线,组建了产业技术体系,每个体系有首席科学家,首席科学家下面还有若干个岗位科学家,还有若干个综合试验站,形成了一个体系,把全国的科研机构、大学、企业,都能够联合起来,共同围绕一个产品的科技问题发挥作用,应该说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发挥了非常好的作用。

  2017-10-21 19:40

  唐华俊

  另外,2014年,农业部开始组建了一批国家农业科技创新联盟,这个是围绕产业、行业重大问题,像农业废弃物的处理等,涉及到很多方面,因此我们把方方面面的专家、方方面面的单位组织起来,共同围绕着一个大的产业问题或者科学命题来解决,这几年来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相关的政策改革也发挥了很大作用,比如昨天晚上王志刚书记跟大家介绍的改革,包括成果转化、应用,种业的知识产权与改革,现在科学家也可以兼职、也可以持股,这样的知识产权权益改革,让科学家也有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所以从某种程度上促进了创新。

  借这个机会,我把过去五年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推广转化、体制机制方面给大家作一个比较全面的介绍,让大家有一个概貌。谢谢。

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国家小麦改良中心主任 何中虎

  2017-10-21 19:42

  何中虎

  大家好,我是从事小麦育种工作的,这个工作的特点就是周期长,选育一个品种一般10-12年,从杂交组合到审定,审定到推广还需要好几年的时间,周期非常长。小麦是中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它同时还是健康和环保作物,之所以说它健康,就是你吃了以后不会发胖,这是国际上有很多文献支撑的,如果有条件的话,建议大家吃全麦粉,会对身体更好。

  之所以说它环保,是因为冬小麦可以解决冬天和春天的农田裸露,大家想想,如果没有冬小麦的话,我们冬天的沙尘暴等等,那将是很严重的。中国的小麦2016年的面积是3.6亿亩,单产355公斤,比世界平均水平高60%,总产1.28亿吨,占全世界的17%,当然也是居全球首位。应该说过去五年小麦的持续增产对保障粮食产量登上新台阶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过去五年,全国小麦育种概括起来取得了三个方面的进展。

  2017-10-21 19:44

  何中虎

  第一,小麦在内的前沿技术研究,比如基因组学、基因编辑等,取得了重要的进展,应该说跟国际上最先进的基本上是并行的,有些领域可能还处于领先水平。

  第二,育种家培育了100多个通过国家审定的优质绿色的新品种,其中有6个新品种年推广面积超过了1000万亩。

  第三,大家关心的华北北部缺水的问题,通过大家的努力,华北北部小麦的灌溉,全生育期的灌溉由过去的4-5次,现在减到2-3次,所以一般来说,冬天一水,春天一水,如果夏收前太干旱了,再补充第二次水。所以,使用的水显著减少,我可以自豪地说,中国的小麦育种在国际上是享有很高声誉的。我们小麦人,无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有信心、有能力为确保我们国家的粮食安全和绿色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谢谢大家!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研究所研究员 魏灵玲

  2017-10-21 19:51

  魏灵玲

  大家好,我非常高兴能有机会和大家一起交流一下设施农业科学研究和成果转化方面的一些情况。我是做设施农业的研究,设施农业是什么呢,大家能够看到的就是有很多的温室大棚,植物工厂,用它种菜、种花、种蘑菇,我本身是做园艺的,当然设施农业的,也有养猪、养鸡的方面,它能够突破环境和资源的限制,是高效生产的手段,设施农业在我们国家发展了很多年,也为我们国家菜篮子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十八大以来,国家高度重视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力推动农业绿色发展,设施农业的面积增长的非常快,现在我们国家的设施农业面积已经达到了410万公顷,产值也有9800亿元,创造了4000多万个就业岗位。在种大棚方面,农民增收效果也是很显著的,农民基本上平均增收能够近2000元左右,设施农业为我们国家农业现代化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我是一名研究设施园艺的科研人员,但同时我也在做成果转化的工作。在科研方面,我们一方面注重自主的创新和原创的技术突破,我们在智能化的设施装备、植物工厂、植物LED人工光技术、农业的物联网技术、营养液栽培,还有设施农业用的节能或者新能源的高效利用等等方面,我们做了很多的科研工作,也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另一方面,我们也积极搭建国际化、开放的科研平台,和国际上更多科学家一起来搭建这种集成、引进、消化、再创新的技术体系,推动我们国家设施农业基础性研究的发展。

  2017-10-21 19:53

  魏灵玲

  另一方面,我们做科技成果的转化,这个我大概做了15年,从研究生毕业开始,现在比较流行的叫创新创业。在成果转化领域,我们尝试着把科学院的科研成果连接应用单位和农民走通“最后一公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尝试从园艺的角度,从种子到餐桌的全产业链的技术体系的搭建,现在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效益。我们能够通过市场的推广获得效益,能够让农民看到科技成果给他带来收入的增加,使他们变被动为主动找成果转化的推动。

  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我们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以企业为主导,市场为导向,把产学研进行深入的融合。我做了15年,基本上一边做研究、一边做转化,我就感觉到在这个时候,科研人员的春天就又来了,一边做研究的工作,一边做转化,会有更多的舞台让我们发挥自己的能力,所以我在想,在未来的时间,因为我们还都比较年轻,能够紧紧依靠中国农业科学院这种国家队科研平台,不断地加强研发、创新,搭建我们国家自主设施农业方面的技术支撑体系,同时我们做好成果转化的工作,让我们的客户从市场上挣到更多的钱,让这些资金反过来推动我们的研究,取得产业的主导权。基本上就是这样,谢谢大家。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农村能源与环保研究所副所长 沈玉君

  2017-10-21 19:58

  沈玉君

  各位媒体界的朋友们,大家晚上好。我叫沈玉君,我主要从事的是农村能源与环保相关的科研工作,具体来讲,我主要是从事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相关的工作。虽然我们的工作和畜禽粪便和秸秆这些又脏又臭的东西打交道,但是我们科研的目标是非常美好的,我们的终极目标是让农业更绿,让农村更美,让农民更富。

  这几天我也在深入学习十九大报告,报告中也提到了要推进绿色发展,特别是提到要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等等。从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就高度重视绿色发展,特别是在中央深改组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也提到了农业的绿色发展,推进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农业部门贯彻党中央的部署,从2015年就打响了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攻坚战,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今年又启动实施了农业绿色发展五大行动。据我了解,前几天刚刚公布了我们国家第一批40个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的名单,来作为农业示范发展的先行区,可以说政策措施力度非常大。农业绿色发展要靠政策的引导,当然也要靠科技支撑,所以我们作为农业科技人员也是深感责任重大。

  2017-10-21 19:58

  沈玉君

  十八大以来,我们国家在耕地质量提升、化肥农药减施增效,还有包括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环境修复等等这些领域已经研究推广了一批先进的技术模式。就拿我所从事的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这个方面来说,我们研究提出了适合我们国家不同区域特点的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的模式以及一批单项的技术,已经取得了突破,目前我们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与种养循环发展的格局正在形成,到2016年底,我们国家畜禽分污的资源化利率达到了60%以上,秸秆的综合利用率达到了80%以上,可以说有力的推动了农业绿色发展。

  前不久,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出台了《关于创新体制机制 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这个《意见》非常明确的提出了农业绿色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还有具体的措施,我也相信在十九大报告的指引下,在这个《意见》的推动下,未来几年我们国家在这个领域一定会突破一批关键的技术成果,研发推广一批试用成熟的绿色生产技术,来推动农业的绿色发展,让我们的农业更绿、农村更美、农民更富。谢谢。

  2017-10-21 20:00

  刘晋

  最后请凌继河同志介绍有关情况。

江西省安义县绿能农民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 凌继河

  2017-10-21 20:01

  凌继河

  大家晚上好,我叫凌继河,很高兴今天跟大家一起交流。我的身份很简单,我是亿万农民当中的一名,我荣幸既是农民,又是党代表。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江西视察时,因为我们规模化经营和带领农民致富,习近平总书记表扬我,我很高兴、很激动。

  我公司现在流转土地20070亩,托管土地35700亩,年加工稻谷40000多吨,带领农民6700户致富。实际上我今天跟大家分享的很简单,就是六个字:“良种、良法、良田”。良种我们主要是引进一些优质品种,适合我们当地的气候、土质,我们实验成功就大力推广,我们现在推广达到了90%以上,像以前普通大米卖到2块钱一斤,大家还挑三拣四,现在我们品质比较好的大米最多卖到18块钱一斤,市场还供不应求,所以说比较好的品种对产业发展是一个很大的贡献。

  第二,我们全程机械化,现在机械化我们达到了90%以上,以前是人工插秧一天一亩,现在高速插秧机一天插五六十亩,是人工的60倍,人工插秧的产量还没有机器高,因为机插的分蘖多、返青快,产量更高。比如我们现在用测土配方施肥,减少了成本,增加了收入。还有统防统治,我们推广飞防一天可以打五六百亩,原来人工一天就打20亩,甚至用药量更大,现在应用的少,省了成本,又省了人工。这是良法。现在我们公司主要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像今年江西省省委省政府拿两百个亿,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到2020年全省高标准农田基本建完。我就说三点,谢谢大家。

  2017-10-21 20:01

  刘晋

  谢谢五位代表介绍,相信他们的介绍,使大家会对农业创新的情况有更多的认知。接下来进入答问环节,请大家围绕农业创新这个主题进行提问,提问之前请报一下你们所代表的新闻机构。现在开始提问。

  2017-10-21 20:02

  

  农民日报社全媒体提问

  农民日报社全媒体

  我注意到农业部启动实施了一系列举措推动农业绿色发展,不管是畜禽废物资源化利用还是化肥减施,有机肥替代化肥,可以说有机肥的作用都很重要。但是有些地方反映,有机肥的使用费时费工,可能在推广方面会面临一些问题,请问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2017-10-21 20:04

  唐华俊

  绿色发展也是农业发展观的一场变革,也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关键,所以我想请沈玉君同志来回答这个问题。

  2017-10-21 20:04

  沈玉君

  谢谢这位媒体朋友,我是从事这个专业的,我也很愿意回答这个问题。从农耕文明以来,我们国家就有施用有机肥、农家肥的传统,但是和化肥相比,有机肥确实存在着使用量大,使用不方便的一些问题,所以农民更习惯于用省时、省工、省力的化肥。另一方面,随着我们国家这些年种植业和养殖业的专业化分工,导致了种养分离,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有机肥的利用,在一定程度上阻断了种养循环渠道的通畅。

  第二,我们国家部分地区的耕地有机质在不断下降,有机肥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营养元素,它可以改良土壤培肥地力。从另外一个角度,我们国家每年畜禽粪污大约有38亿吨。到目前为止还有40%没有有效利用,畜禽粪污既产生了环境污染,同时也是资源浪费,如果将这些畜禽粪污转化成能用的有机肥还到农田中,既解决耕地有机质提升的问题,又解决了粪污的污染问题。

  第三,如何推动有机肥的适用。这些年,特别是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国家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带动有机肥的利用。一是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在全国选100个果菜茶生产县和畜牧生产县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的试点。二是发改委和农业部联合启动的整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项目,也是提到2020年要支持200个以上的畜牧大县,支持他们开展畜禽粪污的资源化利用,当然还有包括一些耕地质量提升项目等等,一系列的措施,我想农业部门的政策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带动了有机肥的利用。在绿色发展新的形势下,我们国家科研人员也积极的开展研究工作,我们目前也研究出来适合我们国家不同区域特点的一些种养结合的技术模式,还包括研发了一些高效的有机肥产品以及技术装备,还包括我们在畜禽粪便堆肥无害化和有机肥工程技术标准方面也开展了一些研究的制定工作,这些标准也陆续出台了,我想这些也都是从科技创新的角度在推动有机肥的利用。

  我相信十九大之后,农业绿色发展的力度还会继续加大,我们有机肥的利用将会更好的推动。谢谢。

  2017-10-21 20:11

  香港商报

  品种创新离不开国际合作和种质资源交换利用,从国外引进的种质资源曾对我国作物育种发挥过非常重要的作用,能否介绍一下国际合作在目前和未来中国小麦育种中的作用呢?谢谢。

  2017-10-21 20:12

  唐华俊

  谢谢你的问题。种质资源尤其是国际合作非常重要,如果说我们今天,尤其是菜篮子吃的那么丰盛、那么丰富,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国际合作的结果,就是在粮棉油糖肉蛋奶菜茶等各个方面都有合作,都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下面请何博士以小麦为例,谈谈跟国外到底怎么开展合作的,大家可以了解更多的情况。

  2017-10-21 20:13

  何中虎

  谢谢唐院长,谢谢的问题。其实中国并不是小麦的发源地,小麦的起源地是在中东,通过可能2-3种途径,现在还不能完全证实,传到我们国家。就国际上来说,包括种质资源交换在内的国际合作,应该说是全球作物遗传改良的重要因素。据估计,国际上有这么一个数字,大概“遗传异种病染”的30%-40%是因为全球性的种质资源交换,在我们国家也是这样的。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我们就大批引进了意大利、美国等国家的品种。七十年代引进东欧的品种,如前苏联的。八十年代以后,引进国际小麦改良中心、墨西哥的品种,在我们国家的不同时期解决产量、矮杆、抗病、品质方面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相应的中国的一些小麦品种,比如抗赤霉病的品种,也在美国和其他国家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我们现在的策略是通过协议,并且遵照遵守国际种子交换协议,就是MTE,进行不同国家的种子交流交换。

  第二,大家都知道,不论是我们国家还是其他国家,都面临气候变化带来的一些问题,比如旱害、涝害等,同时病虫害比以前明显增多,应对这些挑战我们需要自主创新,但仅仅自主创新是不够的,更需要跟国际同行携起手来,大家一起努力做到共同投资、共同获利。我们国家在推动不论是小麦还是其他的作物,在国际合作上做出了很好的典范。

  但现在的形势跟过去不一样了,在九十年代初,我们主要是靠国际上来资助我们的科学家去学习,现在我们国家发展了,国际上也希望中国在国际农业界发挥更好的作用,所以现在的合作方式和原来不一样了,过去是以学习引进为主,现在在学习引进的同时进行合作研究,比如说我这个实验室分别跟美国农业部农业研究局、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国际小麦改良中心等建立了联合实验室。这个联合实验室是什么模式,就是我们国家的政府,科技部、农业部或者自然科学基金、外专局支持我们的工作,外方相关的政府和单位支持他们的工作,但是双方在一起共同收集实验方法、共同交换材料、共同培养研究生,我们也派出很多人学习,通过这个来共同提高我们的水平,共同提高我们应对全球挑战的能力。

  2017-10-21 20:14

  唐华俊

  我再补充一点,因为种质资源大家都很关注,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世界,种质资源是战略性的资源。目前在中国农业科学院,我们建有国家农作物资源库,储藏有40多万份种质资源,其中15%左右是国外来的,85%左右是我们自己的,而美国种质资源库超过50万份,大部分是国外来的,小部分是美国自己的,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将来要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互惠互利,为解决全球尤其是粮食安全问题、生态安全问题做出贡献。我补充这一点,谢谢。

  2017-10-21 20:18

  经济日报

  我关心的是农民种粮效益的问题,目前很多农民感觉种粮效益差,一些农民不愿意继续种粮,我的问题是是否要继续坚持种粮,如果坚持,应该怎么解决效益问题和“谁来种”的问题?谢谢。

  2017-10-21 20:18

  唐华俊

  谢谢你的问题,农民收入问题一直是中央政府非常关注的,因为它涉及到农民的生计问题,今天正好现场有一位农民代表在这儿,请凌代表跟大家说一下。

  2017-10-21 20:18

  凌继河

  大家好,因为我是一线的农民,我今天想跟大家说的是,我们国家对农业的投入越来越大,政策越来越好。第二,就像总书记说的要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刚刚说的好的品种,就是改革供给的问题。以前我们的大米卖到两块钱,现在的大米可以卖到十八块钱一斤,就是因为有好品种,以前想吃好米要外国进口,现在我们中国的米更好吃、更香、更有营养,我认为这样就增加收入了。

  另外关于机械化,机械化就是减少了人工,增加了收入,降低了成本,这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还有我们现在种田的大部分是60后、70后,因为年龄比较大了,我们大量的需要年轻的80后、90后,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这样就提高了他们的收入,在我们合作社,去年这些年轻人平均达到拿到14.7万的年收入,现在还求着我种田,以前不愿意种田,但在我们合作社种田是排着队在等,我们有租金、现金、奖金,还有股金,我们最高的一个状元拿奖金拿到30多万,在我们合作社六年拿了182万,所以说不担心没有人种田,让年轻人去做这件事。谢谢大家。

  2017-10-21 20:19

  唐华俊

  我再补充一下,农民收入有一个很重要的是适度规模经营,一家几分田,不到一亩地,确实很难。但是像凌代表这样的规模,他已经差不多有2万多亩地了,所以他有多种形式。所以从全国来看,既有种粮大户自己流转来的地,另外也有专业合作社等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根据农业部的数,今年大概适度规模经营的比例已经占到了差不多40%,从这个意义上讲,规模起来了以后,从某种程度来说可以让农民有利益,种田可以赚钱。凌代表比我们当教授的收入还高。

  2017-10-21 20:25

  中国日报

  长期以来,如何打通科研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一直是制约我国科技创新的一个难题,请问在农业科技创新领域,这个问题有什么办法可以突破,在十九大报告中,有没有作出相关的部署和指引?谢谢。

  2017-10-21 20:26

  唐华俊

  谢谢你的问题,成果转化确实从某种程度上是制约创新的一个重要因素,再好的成果如果说不能转化为生产力,不能与经济结合,不能用,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比如现在的成果转化率还比较低,这样使大部分的成果搁置起来了,研究完了就放在那儿了。今天魏灵玲代表刚才讲她既是科学家,同时也是公司的法人,并且公司做的很好,成果转化也做的很好,是真正实现“名利双收”的代表,所以我们有请魏灵玲代表现身说法,给大家讲一讲她是怎么干的。

  2017-10-21 20:26

  魏灵玲

  谢谢你的问题,我特别高兴有机会在这里分享15年来一边做企业、一边做研究的想法和心得。刚才唐院长说的是一边做科学家一边做企业,确实我在这两个身份中每天都要互相切换,但我到现在来讲感觉都很好。

  怎么打通实验室的科学成果到应用单位到农民的“最后一公里”实际是科技成果转化中最关键的问题。因为在实验室做研究的时候并不了解市场,这次十九大报告中就写到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来做产学研的深度融合。我们一直想做以市场为导向,知道市场需求再来实验室进行科学应用的研究,把科研成果应用到市场需要的不同应用场景中,这样才能实现新模式的探索和尝试。

  我们具体的做法就是以项目引领产业,以园区带动地区,大家会发现现在我们国家都在建立很多的农业科技园区和农业示范区,这些园区基本上是以政府为主导的,是一个很复合业态的高新开发区,但是在农业领域,它集成了不同的经营主体,有政府、有企业、有农村合作社,还有农民。一个农业园区的业态也很复杂,可能有种植、养殖、加工,还要有终端的销售。我们实际的做法就是以一个农业园区或者一个项目为案例,刚开始的时候会从规划和设计做起,因为我们在中国农科院,我们在唐院长的领导下有非常多的优秀科学家,有好的科研平台,这个时候我们会组织专家的团队进行规划和设计,给项目进行准确的定位和方向的把握。之后我们就会做工程的建设,在建设的过程中,我们仍然打造国际开放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可能有荷兰的企业、美国的企业,也有我们自己中国的企业,大家一起来完成整个园子的建设。

  2017-10-21 20:27

  魏灵玲

  园区建设好之后,还没有结束,因为如何来管理和运营这个园子,我们一般的做法还是希望通过专家技术团队去帮助他种植,给管理者进行培训,包括给农民进行培训,这样的话种出来的蔬菜和蘑菇,还通过我们终端的销售渠道卖出去,一步一步就形成了从种子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模式。这样一方面需要技术支撑体系,另一方面也需要不同的商业模式,也需要机制体制的创新,刚才说到有多元主体的经营,不同的企业政府,甚至还有农民,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但是我们有很好的科研平台,也有很好的政策,我们本身的运营主体是企业,我也是企业的法人,企业就会比较灵活,我们以企业化的模式运作,最后我们还会以合资的形式或者是以资本运作的形式来完成一个园区的整体商业模式,帮助它良性的运行下去。如果一个项目有效益,投资的企业就会更有积极性,来要求你进行更多科研成果的转化,农民看到了效益,也学到了技能,就更主动的想学习,带动周边的农民,这就是我说的以项目带动产业,以园区带动地区的模式。

  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驱动的发展,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更深度的加强一二三产业融合,希望在未来加快科研成果的转化。昨天我也听到科技部的王志刚书记说,希望鼓励科研人员的创新创业,给科研人员更多优惠的制度,比如说可以持股,比如说可以有更好的效益,还有可以兼职等等。我相信在十九大以后,在未来很多年,越来越多像我这样喜欢创业的,喜欢研究的科研人员能够走出科研一线,投入到市场中,从市场获得需求,反过来反哺我们科研成果的转化,能够形成实验室的转化和市场需求的良性互动。

  谢谢您的问题。

  2017-10-21 20:34

  

  我想问一下,今年中央1号文件里提出,要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主线,想请问一下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中,科技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2017-10-21 20:35

  唐华俊

  谢谢你的问题,确实今年中央1号文件和农业部的1号文件都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了全面的部署,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我理解主要是解决三个问题:第一,要适应市场的需求,要改善供求关系,就是说你没有市场,再好的东西生产出来也卖不出去,这是很关键的,所以供求关系很重要。第二,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第三,推进生产方式的转型升级,提高竞争力。我理解围绕这三个方面,从科技入手,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第一,绿色投入品的开发、研究、运用。我们要从源头上,就是好的农产品,如果有污染、有残留这不行,所以我们从农药、肥料、饲料投入品上下功夫,推出绿色的投入品。比如说生物农药阿泰林,大家可能在市场上看到过,它是以提高植物的免疫力来防病的,可以从这个方式来防病,因此市场也很好,应用的也很好,并且走出了国门。所以投入品在推动供给侧改革方面,从农药、化肥、饲料等方面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去年农药已经实现了零增长,化肥今年差不多也能够实现零增长,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第二,推出一系列的品种,像刚才凌代表讲的,高品质的水稻,现在我们的超级稻品质也好、产量也高,并且市场也好。比如高品质的棉花,就是所谓的冗长强度都超过30分,比如油菜,还有过去一大批都不太重视的小的产品,比如小米、小豆,这些现在市场效益也很好,对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挥了很好的作用。还有大家也注意到了,我们与观光农业相结合,也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方面,比如说桃花,过去大家只注重于采食的,现在还有观赏的,现在观赏桃花也早熟的品种,到中熟的品种,到晚熟的品种,几个月都可以看到桃花。还有油菜花,油菜过去都是榨油的,现在观赏油菜市场也非常好。所以我们推动一大批特色的、市场好的,老百姓需求的,能够提高改善人们对美好生活需求的产品,应该说效果也非常好。

  第三,技术的集成。我们要提高品质,单项技术可能很难发挥作用,因此我们把相关的做育种的、搞植保的、栽培的、加工的组成一个全产业链的研究团队,组成一个绿色增长的发展模式,针对不同的作物、不同的品种来进行推广,来提高品质、改善结构,也发挥了很大作用。

  2017-10-21 20:35

  唐华俊

  在机制上,我们也推出了一系列的措施,比如说我们刚才提到的创新联盟,以创新联盟的方式来解决某一个产业、某一个重大的技术问题,比如我们已经组建了50几个创新联盟。刚才讲的畜禽废弃物处理的问题,就是把全国的相关力量,大学的、企业的、政府的、科研单位的力量共同组织起来,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来做工作。因此我觉得这几个方面在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并且取得很好的效果。谢谢。

  2017-10-21 20:38

  路透社

  我想问何老师一个问题。我们了解到中国从海外进口大量强筋小麦,以满足市场需求的不断增长,请问您的中心是否正在改进这些强筋品种适应中国本土化种植,在中国种植更多的强筋小麦有什么困难呢?

  2017-10-21 20:38

  何中虎

  谢谢您的问题,使我有机会为我所从事的工作再做点宣传。首先大家都是普通的消费者,小麦的品质在所有作物里是最复杂,做面包的、做饼干的、做面条的、做馒头的对品质的要求是不一样的,大致的话可以分为两类,一类叫强筋的,是可以适合做面包的,还有一类叫弱筋,适合做饼干糕点的。我们国家过去主要是解决人口的吃饭问题,所以对品质重视的不够多,西方国家在上世纪三十年代就开始开展品质研究,而中国是在1985年前后才开始的,并且那时候的仪器设备各个方面的研究经费都很有限,真正中国的小麦品质研究应该是从2000年左右开始的,也曾经育成了一批强筋品种,也得到了大量的推广。但是前几年尤其是在2006、2007年,由于国际上的粮食危机影响了中国优质麦的推广。

  刚才另外一个提到产业结构调整,对小麦来说,产业结构调整就是要种植优质的强筋麦,或者优质的弱筋麦,强筋麦除了做优质面包之外,和普通的麦子搭配还可以做很好的面条、很好的水饺或者是很好的馒头。

  我们最近育成了两个品种,一个叫中麦29,另一个叫中麦578,已经跟隆平高科签署了合作协议,前不久我们把这个样品送到了天津的大成公司,他对品质要求很高,对我们品种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他评价面包是按面包的高度来评的,他说16厘米以上的高度就是很好的了,他做了两次,我们那个品种的面包高度在17.5厘米以上,所以我们很感兴趣。也欢迎你以后多报道优质麦方面的事情,我觉得中国的优质小麦非常有希望。谢谢。

  2017-10-21 20:47

  刘晋

  我们再提最后一个问题。

  2017-10-21 20:48

  新华社

  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水平显著提升,但我们同时也知道,我国农业科技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一些差距。我想请问,差距具体体现在哪些方面,如何进一步提升我国农业科技水平,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谢谢。

  2017-10-21 20:49

  唐华俊

  谢谢你的问题,这应该是一个非常重要,大家都很关心的问题,因为中国的农业科技在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十八大以来取得了很好的进展,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刚才,我们说从我们的粮棉油糖油蛋奶菜花茶,我们吃的能看得见的,摸得着的,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我们与国际上的差距也很明显,根据科技部组织的一个咨询报告叫“竞争力报告”,目前我们把它划分为领跑、并行,还有跟跑,我们中国的整个农业科技领域,在国际上处于领先的只占到19%。在哪些领域呢?包括很多文献的分析,在大宗农作物的育种,无论是杂交稻还是讲到的其他的作物,还处在很不错的位置。另外,动物疫病包括我们的疫苗,禽流感、口蹄疫,这个方面也是做的非常好的。绝大部分我们处在跟跑的阶段,64%是在处在跟跑或者跟踪的阶段,这也是我们的短板,在哪些领域我们差距最大呢?

  2017-10-21 20:50

  唐华俊

  第一个是大动物育种,我们核心的一些种畜都是靠引进,奶牛基本上把世界上买遍了,还有猪很多都是在国外进口的,确实这里与大动物育种周期比较长有关系。再比如中国农科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育成的一个大头牦牛,花了大概31年。高山美丽奴羊花了大概19年,应该说这方面差距还比较大,目前我们已经有一些部署,但还需要有一个较长的时间。

  第二个差距比较大的就是大型的农机具装备,比如东北、新疆这些主要的农业省份的大型机械都是进口的。当然还有很多领域,包括人工智能的、绿色制造的,比如农产品的精深加工的等等。

  这次十九大报告里对建设创新型国家、对创新驱动发展专门做了部署,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等不同领域,我感觉差距既是潜力,也是动力,我们将根据十九大报告的精神,将来重点在基础和原始创新部分进一步加强,比如刚才讲到的大豆育种。

  在技术方面也要加强研发,比如人工智能技术在农业上的应用,比如刚才讲的设施园艺做的也不错,农产品精深加工的技术,另外区域性的技术集成方面也需要加强。因为现在单项的技术可能难以解决综合性、区域性发展问题,因此我们将按照新的要求和部署来全力补短板,尤其是在短板的这些领域集中力量、加强突破、加强研究,力争为我们国家农业农村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谢谢。

  2017-10-21 20:50

  刘晋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晚上的集体活动到此结束,谢谢5位党代表,谢谢各位媒体朋友。再见。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