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市依托“赣南脐橙”产业,走出了一条山区特色农业发展助力脱贫攻坚的路子。全市脐橙种植面积155万亩,总产值110亿元,品牌价值668亿。通过“政府+金融+保险+公司+贫困户”五位一体的精准扶贫模式,引导10.5万户贫困户种植脐橙,户均增收2.2万元。
延安·洛川苹果
陕西省延安市已经形成了“苹果大产业,农民大脱贫”的延安产业扶贫模式。全市苹果总面积354万亩,其中认定绿色、有机基地100多万亩,良好农业规范认证30多万亩,出口基地13.7万亩。目前,全市发展市级龙头企业等农业新型主体5134家,带动农户14.9万户,建成50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农民收入高于当地平均水平16%以上。
定西马铃薯
甘肃省定西市是全国马铃薯最佳适种区之一,坚定不移地把马铃薯作为第一扶贫产业。全市马铃薯种植面积302.14万亩,总产值148亿元。通过实施项目资金跟着贫困村户走、贫困户跟着合作社走、合作社跟着龙头企业走、龙头企业跟着市场走“四跟进”模式,2016年,10.6万户贫困户(约占建档立卡贫困户16万户的70%)种植29万亩,产量48万吨。
百色芒果
广西百色市把芒果产业作为脱贫主导产业之一,坚持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并重。全市芒果种植面积120.76万亩,产值30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芒果生产基地;以种植芒果为主导产业的乡镇达42个,覆盖208个贫困村5.2万农户19.29万人,芒果单项纯收入人均达6420元,其中年收入突破10万元的农户达1.1万户,累计有6.8万户25.23万人通过种植芒果告别了贫困。
黔西南薏仁米
贵州省黔西南州,一场以薏仁米为核心的产业革命悄然打响。目前,该地种植薏仁米60万亩,覆盖15万户60万人,其中相当一部分为建档立卡贫困户。在贵州薏仁米聚集区探索出了薏仁产业扶贫模式,把共商、共识、共建、共享、共担“五共”理念贯穿到产业发展全过程,创新利益联结机制,最大限度让贫困村、贫困户分享产业发展红利。
湄潭茶叶
贵州省湄潭县坚持以茶产业发展带动脱贫致富。全县茶园面积60万亩,2016年产业产值35.9亿元。在茶产业的带动下,至2015年底,全县贫困人口从2006年的7.28万减少到2.77万人,贫困发生率从16.5%下降到6.4%。目前,茶产业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5404户1.78万人。随着贫困户茶园相继投产,茶产业覆盖的贫困人口将在短期内实现稳定脱贫致富。
平泉食用菌
河北省平泉市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目前已建成专业村镇110多个,种植基地6万亩,产量52万吨,从业人数12万人,农民人均食用菌纯收入4600元,辐射带动周边6个省区20个市县,食用菌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县级第一位。目前平泉市建设百亩以上精准扶贫产业园区112个,吸纳贫困户8600户,户均年增收4万元,带动当地60%以上的贫困户脱贫。
延边木耳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将“黑金产业”作为农民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目前已经形成了集菌种研发、菌包生产、基地建设、产品加工、品牌包装、物流配货、废弃料治理等生态循环产业。2016年,全州黑木耳生产规模达14.7亿袋,实现产值73.7亿元。2010年以来,全州已有4.6万贫困户脱贫,其中依托黑木耳产业脱贫的达1.9万户。
罗田黑山羊
湖北省罗田县立足大别山特色,选择发展黑山羊产业。在黑山羊产业精准扶贫上,成功探索了“政府+市场主体+银行+保险+贫困户”的“五位一体”模式。政府是主导方、市场主体是产业带动方、银行是资本提供方、保险是风险化解方、贫困户是受益方,五方利益通过共同签订一式五份的合同把它固定下来,按照约定的权利、义务履行,实现了一举多赢。
岳西茭白
安徽省岳西县茭白错季节上市,有效填补了市场空缺,经济效益显著。目前,全县已有各类茭白新型经营主体65家,2016年实现销售收入1.9亿元,帮助贫困户销售产品1.1亿元。2016年,当地1.65万户贫困户通过种植茭白,户均增收5800元,全县90%以上茭白种植户住进了被称为“茭白楼”的新楼房。
信阳茶叶
河南省信阳市自“十一五”以来扎实推进茶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采取“龙头企业+品牌+基地+贫困户”的模式,实行统一开挖荒山荒坡、统一供苗、统一种植、统一收购,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吸引广大贫困群众参与到茶叶产业中来。2016年,全市茶园面积210.8万亩,农民人均收入9844元。
平顺中药材
山西省平顺县大力开发中药材产业,推进中药材产业全链条发展。截至2016年底,全县种植和野生抚育中药材面积达50.34万亩,中药材重点乡镇发展到7个、种植村202个、种植户2万户,其中贫困户4000余户、贫困人口1.2万余人,中药材总收入达2.16亿元,农民人均药材收入1600多元。在产业带动下,全县贫困人口下降到2.836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