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从浙江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工作现场会获悉,浙江省自2013年启动这项工作以来,4年相继投入超过4.3亿元,已累计建成6527座礼堂,成为全省精神文明建设领域的“金字招牌”。
农村文化礼堂建设是浙江的一个创举。浙江农村经济发达,尽管农民钱袋子越来越鼓,但一些地方开始出现了“精神荒芜”现象,偏远山区尤为严重;另一方面,由于设施简陋、骨干稀缺,也让许多热爱文艺的农民无处施展。
在持续多年开展“送文化、种文化”后,2013年,浙江启动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省政府连续五年将其纳入“十件为民办实事”项目,并设立专项资金进行扶持。此后,浙江每年举办现场会,从全面部署,到提质扩面,再到打出“建管用育”的组合拳,今年,浙江聚焦工作机制的健全完善。
如何扎深农村文化礼堂的“根”?现场会上,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长葛慧君提出,将从“六大机制”建设上下功夫:通过规划先行、科学布局、功能优化,完善建设推进机制;设计更成熟、更科学的运行管理机制;改进内容供给机制,让礼堂真正用起来、活起来;以及深化礼堂文化培育机制、优化队伍建设机制和强化激励保障机制。
在桐乡市,走访多座农村文化礼堂发现,一张“服务菜单”引人注目,其覆盖专题讲座、策划指导、技能培训、文艺演出、咨询服务等多种类型,服务时间从几个月到全年不等。据介绍,只要基层有需求,一个电话即可“点菜”。去年,光桐乡一地,此类文化大餐下乡就达到了900多场次。
除了满足各类文化活动需求外,许多文化礼堂兼具村务管理、志愿服务等功能,还成为村民民主议事和开展乡风评议活动的主要场所。此外,桐乡新港村礼堂融入毛衫产业元素,传承独具当地特色的乡愁记忆;杨园村则主打“乡贤文化”,传承杨园先生的耕读文化。
了解到,根据计划,到2020年,浙江将建成1万座以上农村文化礼堂,届时有望覆盖全省八成以上农村人口。接下来,浙江还将延伸农村文化礼堂的“触角”,通过进社区、进企业,不断丰富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