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优质资源 依靠科技挖潜
2017-05-10   作者:   来源:中国农业新闻网-农民日报

  四月中旬,对于山东种烟农民来说,以往还正是悠闲时候,靠着“种植在户、服务在社”的运行模式,育苗、农资采购、机械起垄等备耕环节,都交给了合作社。然而,今年不一样了。在昌乐县看到,该县石家河黄烟专业合作社已将农忙大幅提前:原先闲置的育苗棚、烤房等设施,有的种上了蔬菜,有的养起了芦花鸡;原先随大流种点儿花生、地瓜的轮作烟田,扣上了农膜,种上了早熟的西瓜、芋头等,还有的引进了无土栽培新技术,种上了设施蔬菜。合作社的理事长们也没闲着,几个合作社一联合,开始酝酿订单销售的事。

  昌乐县烟草专卖局(分公司)副经理王俊岩介绍,这都是为了挖掘烟农增收新动能开展的实践,目前主要分为三个方向:一是开展闲置育苗棚、烤房、农机等设施设备的综合利用;二是依靠科技挖潜,增加轮作烟田的种植效益;三是通过社社联合,延伸产业链条,开拓销售渠道。

  从无到有,开展闲置设施的综合利用

  在位于鄌郚镇上东山的一处育苗工场,看到,除了7个育苗棚在培育烟苗外,其他的也没闲着,4个种着西瓜,3个种着大姜,还有1个种了大葱。“这几年育苗任务越来越少,闲置的大棚越来越多。这么好的设施不用就是浪费,咱就结合本地的主导产业,种了些高效经济作物。”大棚管理者夏玉友说。

  昌乐县烟草局烟叶科科长蔡杰介绍,自2007年以来,为扶持烟农种烟,烟草系统在建设烟叶生态村的基础上,引导成立了烟农专业合作社,为种烟农民搞服务。在昌乐,由烟草公司出资为主,帮扶建设育苗工场4个,辖育苗大棚71个;烘烤工场6处,辖烤房1211座;各类机械315台(套),资产总额近8000万元。近年来,山东烟叶种植面积开始压缩,形成了很多闲置的育苗大棚和烤房,农机的作业效率也大幅降低。

  “从无到有,这就是新动能。”王俊岩说,“咱们在原先个别烟农零星探索的基础上,今年开始有组织有计划地推进闲置设施综合利用。比如,在育苗大棚里种植与当地主导产业相符的高效经济作物,在烤房里种植食用菌或发展特色养殖,组织农机手对外承接业务,为大农业服务等。”

  目前,昌乐闲置育苗大棚利用率已达100%,闲置烤房利用率达21.7%,预计今年可实现增收95万元。

  从优到精,提高轮作烟田的种植水平

  往年的4月份,红河镇大宅科村的西岭上还是光秃秃的没有生气,今年已是连片的白色海洋。“你看,有的是两膜覆盖,有的是三膜覆盖,这早的芋头芽已有拇指高了,估摸着能赶在中秋节前上市,价格也会高一些。”烟站站长王者金说。

  王者金坦言,以前这些轮作烟田种花生和地瓜,亩均纯收益很难达到1000元。今年改种早熟芋头,亩均纯收益基本可确保达到2000元以上。

  在红河镇南部的埠南头村,合作社社员王江堂的做法更超前,在山岭薄地上建起了蔬菜大棚:“这是咱用水培方式种的芹菜和生菜,这是用基质栽培方式种的西红柿和黄瓜,都达到了绿色食品标准。”

  原来,埠南头村有种植设施蔬菜的传统,但仅限于水土条件好的耕地,山岭薄地上不行。2015年,黄烟合作社在育苗棚里引进水培种植技术,发展漂浮育苗,触发了王江堂在山岭地上建大棚的灵感。第一批20个大棚于2016年10月建成,预计年亩均纯收入可达3万元。

  黄烟合作社经理马强介绍,以前合作社只注重为种烟农田搞服务,对轮作烟田不太重视。今年,合作社一是对全县轮作烟田进行了统一规划,针对性发展西瓜、芋头等效益更高的作物;二是重视科技挖潜,通过统一提供优质种苗、推广保护地栽培技术等措施,提高地瓜、花生等作物的种植水平,在“从优到精”上挖掘新动能。

  从种到卖,向加工营销等环节要效益

  4月10日一大早,石家河黄烟合作社的配送车辆已装满蔬菜、食用菌、芦花鸡、鹅蛋等绿色农产品,踏上了为订单会员的“送菜上门”之路。配送员张传国告诉:“我今天任务挺重,要跑青州、昌乐和潍坊3个城市,将咱合作社的优质农产品送到15个会员的家门口。”

  “合作社已发展会员140人,一年的会费是3600元,咱一周为其配送一次,包括肉、蛋、菜3个种类,确保全部达到绿色食品标准,每次配送量在5公斤以上。”昌乐县烟草局烟叶科副科长杨江宁说。

  种得好还要卖得俏,延伸产业链条就有新动能。据马强介绍,为确保合作社社员轮作烟田的种植收入,合作社统一注册了“乐烟”商标,一是联系地瓜、花生、芋头等主要种植作物的加工企业,发展订单种植;二是开展社社联合,整合多类优质农产品资源,发展联合销售,将流通和销售环节的效益留下来。

  目前,石家河黄烟合作社已与潍坊四季风有限公司达成合作意向,开展芋头等作物的深加工;与凤凰岭果蔬合作社、湖畔芋头合作社、春晖养鹅合作社等开展“社社联合”,整合多类优质农产品资源,发展农产品产地初加工,开展农超对接、“互联网+”销售和“会员制”销售等。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