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救正在遗失的民间艺术
2017-03-17   作者:李舒瑜 甘霖 綦伟 石义胜   来源:深圳特区报

  “1953年的时候,我国还有300多个剧种,现在只有200多个,平均两年消失3个剧种,令人非常痛心!”7日下午,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文联副主席倪惠英在广东团的小组讨论中,带来这样一组令人忧心忡忡的数据。她呼吁各界关注并及时“抢救”这些正在遗失的民间艺术。

  70多个剧种在消失的边缘

  倪惠英是著名粵剧表演艺术家,她说,传统戏曲的传承方法一直是“口传身授”,我们常常面临的尴尬就“老一辈艺人去了,艺术就跟着走了。”全国目前有70多个剧种只剩下戏团或者戏班,几乎每天都在消失的边缘。

  “的确是这样,我们瑶族的原生态的文化现在也受到很大的冲击,很多东西都在慢慢消失啦!”来自广东韶关市乳源瑶族自治县的全国人大代表赵雪芳说,现在瑶族地区已很难听到阿哥阿妹山间对歌诉情的意蕴绵长,25万瑶族人中,只有2名年迈的歌娘能完整唱完瑶族最经典的“盘王大歌”。“我很担心,这些艺术会失传。”

  让传统戏曲走进校园,有年轻人才有未来

  倪惠英说,近两年,随着各级政府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加大扶持力度,粵剧的市场也在慢慢地回暖。可她发现,来看戏的人群中,还是老年人居多。

  与此相对应的是,粵剧人才培养在招生时就遇冷。作为全国目前唯一一所培养粤剧艺术人才的高职院校——广东舞蹈戏剧职业学院,其戏剧系粤剧专业方向去年计划向普高招生30人,结果补录后也只有3人报考。

  “有年轻人才有未来。” 倪惠英说,戏曲的传承需要从娃娃抓起,毕竟大家只有在了解后才可能产生兴趣。建议加大戏曲进校园的力度,让孩子们很小的时候就对戏曲留下美好的印象,从小对中华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增强文化自信。

  加大扶持力度让戏曲“香火”延续

  倪惠英说,戏曲这些宝贵的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如果任由它们逐年消失不见,就这是对子孙后代不负责任的表现。

  她建议有关部门编纂戏曲名录,并通过录像等数字化手段将这些戏曲收集起来。“也许随着社会的发展,一些戏曲会慢慢消失,这是历史的选择。但我们要为后代留下这些珍贵的文化记忆。也许今后,他们会在此基础上创新,让传统戏曲再现新活力。”

  赵雪芳说,现在许多民间艺人的下一代因为演出难、待遇低等原因,不愿意传承父辈的手艺了。建议政府出资给戏曲的传承人补贴,并多组织公益演出,提高这些艺人的待遇,让民间戏曲的香火可以延续下去。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