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清晨,木兰溪水映着朝霞奔流不息,千年“善化里”的村舍升起袅袅炊烟。在仙游县大济镇尾坂村的“议事理堂”里,老党员陈建清正用方言解读新修订的村规民约,二十余位村民凝神静听——这幅生动的共治图景,正是大济镇以“五善”模式激活乡村治理新动能的缩影。
党建执笔,勾画善治同心圆。面对10万人口、115平方公里辖区的治理挑战,大济镇党委高擎党建红旗,创新构建“村支部—网格党小组—单元联系户”三级治理网。在溪口知青点改造的综治中心内,镇村建站干部刚化解完一起征地纠纷:“通过‘三三机制’,我们已实现纠纷100%就地化解。”墙上的荣誉牌见证着成效——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县党建述职魁首,更有“村支书月例会”经验登上主流媒体。
文化点墨,浸润善化基因链。“善文化是刻在基因里的。”站在叶颙文化园的石碑前,该镇宣传委员深有感触。大济镇将《道德经》“上善若水”智慧融入治理,在古祠堂创新“六老话事”制度。乌石村村民老林因宅基地纠纷积怨十年,最终在“正气调解室”全国模范调解员林庆元的见证下,双方以“善”为约握手言和。如今,全镇共治参与度提升60%,涌现2个“全国文明村镇”、2个“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机制运砚,书写平安新答卷。 “C区有群众求助电路故障,请就近分队支援!”在镇应急指挥中心,大屏上四片区联动群信息闪烁。依托“15分钟快处”机制,638名村级应急队员8分钟内抵达现场——这是大济镇创新“家善护”四区联动的日常。2024年该镇矛盾销号率达98.49%,信访积案化解率全县第一,更因党的二十大安保突出贡献获市级表彰。
暮色中的木兰溪畔,尾坂五座厝的灯笼次第亮起。祠堂里,“银发先锋队”正排练方言快板《五善谣》,唱词随晚风飘散:“心善同筑连心桥,纷善解化百丈冰……”这片流淌着千年善韵的土地,正以“党建为笔、文化为墨、机制为砚”,在乡村振兴的画卷上挥毫写下充满温度的“大济范式”。 (郑志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