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书明:党建“把脉”引活水 薏米“铺金”富山源
2025-07-31   来源:中国福建三农网

图片2.png

邵武市张厝乡山源村风貌

“村集体账本薄得像张纸,指着那点老产业,增收的路子在哪?”“人家官路乡的薏米能成‘金豆子’,咱这山沟沟,能学得来不?”邵武市张厝乡山源村驻村第一书记丁书明初到村子里,蹲在田埂上和老乡们拉家常。

山源村人均耕地有限,产业单一缺乏“造血”能力,增收乏力——这就是摆在眼前最硬的“核桃”。丁书明深知,破解山源村的发展密码,光坐在村部不行,得把“党建体检”的探头,扎进泥土里。于是,他盯上了近在咫尺的标杆——浦城县官路乡,“全国薏米之乡”的金字招牌背后,定有真经可取。

图片3.png

在田间和老乡拉家常

问道取经:纸上蓝图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谋定后动”是山源村党支部的信条,但这次,丁书明决定把“动”放在“谋”之前。看着官路乡那份沉甸甸的《薏米产业经济分析报告》,数据亮眼:亩产值是传统作物的2.3倍!可村里的老把式们直摇头:“好是好,可咱连苗都没摸过,咋种?种出来卖给谁?”纸上谈兵解不了近渴。支委会上,丁书明和村支书李烨一合计:“光盯着报告不行,得‘走出去’,亲眼看看人家的‘活’法!”方向定了,心里那团火也点着了。 

图片4.png

在官路乡学习标准化种植

2024年深秋,在张厝乡党委牵线下,他们踏上了官路乡的“取经路”。走进标准化种植基地,农技专家在地头讲解覆膜、间距、水肥等种植技巧,门道多得让人眼花缭乱。更震撼的是加工中心,真空包装线“咔哒”作响,一颗颗薏米身价就涨了三成。摸着刚下线的包装袋,丁书明在考察日志里重重写下:技术体系+组织模式,这就是解锁山源村的“金钥匙”!

党建搭桥:红纽带连两地 破土生金有底气

调研带回了希望的火种,也带回了现实的冷风——销路未知,乡亲们心里那点热乎气儿眼看要凉下去。今年1月,丁书明干脆把“薏米产业发展推进会”搬到了茶桌上。没有主席台,烧水煮上茶,两委班子、村民代表围坐一圈“吃茶话事”。“李书记,包销靠得住吗?”疑虑像茶壶嘴儿冒的热气,丝丝缕缕。丁书明和李烨拿出考察的照片、日志,掰着指头一笔笔算效益账,把合作构想摊开来讲。热茶氤氲里,坦诚的交流像化开的春雪,疑虑一点点消融。《薏米种植可行性方案》在茶香里定了调:土地流转种薏米,成了村两委新年的头号工程。乡党委政府也鼎力支持,把山源村薏米列入了年度重点清单。光有共识不够,得把桥搭实。3月,他们带着乡亲们的期盼,再赴官路乡,与信源薏米专业合作社郑重签下《包销与技术合作协议》,白纸黑字红章落定,首期50亩土地流转集中经营,二期预留100亩。两地党组织的手紧紧握在一起,这条“红色纽带”,终于把山源村和官路乡的产业链条牢牢拴在了一起。

图片5.png

大家围坐一圈“吃茶话事”

攻坚破难:田畴躬耕融坚冰 新苗吐绿信心涨

蓝图铺开,落地生根的每一步,都比规划时更为艰难。最大的挑战,不在修路引水,而在解开乡亲们心头的疙瘩——对新技术、新产业,那份根深蒂固的疑虑与观望。丁书明明白,再好的协议、再硬的基建,没有村民真心的认同和参与,都是空中楼阁。于是,他把“指挥部”扎在了田埂上。 

图片6.png

一起下地种植

白天,丁书明挽起裤腿,和乡亲们一起下地,一个坑一个坑地示范,手把手教村民数着粒埋下希望的种子。裤脚上厚厚的泥巴,成了他这段日子最寻常的印记。日落西山,揣着那份精心算好的效益账本,挨家挨户去“串门”。掰开揉碎讲前景、算细账——眼前的投入是多少,合作社的保底在哪里,包销协议意味着什么,长远的增收空间有多大。当50亩薏米苗正一天天奋力拔节的那一刻,村民老李紧紧攥住丁书明的手,声音都有些发颤:“丁书记,您为咱村这片地操的心,流的汗,比自家孩子还多啊!”这句话,沉甸甸的,比任何奖状都珍贵,它宣告了信任的最终确立,是产业落地最坚实的情感基石。

振兴共富:带富聚能众志振 沃野生金基石牢

“土地入股+务工优先”的合作社模式,像一块磁石,把闲散的土地和劳动力都紧紧吸附在一起。它带来的,远不止是10位村民在家门口端上“新饭碗”的喜悦,更标志着山源村集体产业发展实现了历史性的 “零的突破”。这声破冰的脆响,宣告着沉睡资源的觉醒,也点燃了振兴共富的希望之火。

如今,放眼望去,田间的薏米苗绿意铺展,生机盎然。首年这精心耕作的50亩土地,预计就能稳稳地为村集体增收5万元。这不仅仅是一个沉甸甸的数字,更是从这片沃土中破土而出、迎风生长的信心与动能。看着这喜人的长势,丁书明和村两委班子心头的那股劲儿更足了,二期100亩的扩种计划已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振兴的蓝图正加速变为更广阔的共富图景。

调研之路,亦是破局之路,更是连心之路,每一步都浸透着汗水、智慧与深沉的情感。党建“把脉”找准了症结,“联姻”引来了活水,“躬耕”融化了坚冰。张厝乡山源村的薏米产业,这株由各方心血共同浇灌的“新苗”,已在沃土中深深扎根,正迎着阳光奋力生长。丁书明表示将继续守护其成长,与乡亲们同心同行,奋力蹚出一条党建引领、特色产业支撑、干群同心、村强民富的振兴新路。(图/文 邵武市张厝乡组织室)

责任编辑:明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