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铁观音的故事:福建农林大学师生赴安溪开展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
2025-07-07   作者:郑夏妍   来源:中国福建三农网

7月2日至4日,福建农林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筑梦乡村”实践队师生赴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年年香茶庄园,开展以“茶香为媒,青春助农”为主题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图片7.png

启动仪式前合影 林敬明摄

活动首日,实践队举行了启动仪式。福建年年香茶业股份公司董事长李天德介绍了该茶庄园探索绿色高质量发展路径的实践,包括应用碳中和理念、优化种植结构、提升产品品质等。实践队队长王亚楠表示,团队将围绕铁观音种植环境、营养成分、制作工艺、评鉴技艺等核心特质展开深度调研,赋能茶产业科技升级。

图片8.png

启动仪式现场 王思博摄

带队老师王全明表示,同学们要在实践中深入体悟茶文化,特别是闽台茶文化的历史渊源,自觉将理论学习与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紧密融合,积极践行“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的理念。

启动仪式后,实践队在茶庄园负责人带领下实地调研了茶园种植情况,深入了解铁观音严苛的生长条件、种植标准及“树果花茶”共生模式。

活动期间,实践队深入体验安溪铁观音非遗传承制茶工艺的魅力。在体验制茶前,实践队师生与安溪茶学院校外导师、非遗传承人陈振安进行交流沟通。陈振安提到,从铁观音原叶到成茶需要经过十道工序,至少要36个小时才能制成一泡茶。在诸多工序之中,“摇青”是最为关键的一步,铁观音的香味是“摇”出来的,能让茶叶在碰撞中激发独特的韵味。

随后,在陈振安与茶庄负责人的带领下,实践队伍走进茶园和制茶车间,亲身体验茶叶采摘,实地了解安溪铁观音的制作过程。

图片9.png

实践队伍体验采茶 乐文祺摄

本次交流与体验活动使实践队的师生们体会到安溪铁观音的非遗传承不仅是技艺的延续,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从茶山到茶杯,从技艺到产业,这条融合传统与现代的发展之路,正在为安溪的乡土进步注入持久动力。

为进一步了解“茶”文化,实践队师生在国家高级茶艺技师李菊花的指导下,还沉浸式地学习泡茶、评茶与点茶技艺。教学泡茶时,李菊花老师对茶具及其用途进行了详细介绍,亲自示范传统泡茶手法。

图片10.png

李菊花老师教学泡茶情形 乐文祺摄

在李菊花老师详细教学之后,实践队师生轮流上手体验泡茶,同时,实践队员们在李菊花老师的教学中了解了评茶的技艺与流程,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不同茶汤的口感。

最富古韵的当属点茶体验。李菊花老师对点茶工具做了展示并进行介绍,在示范的过程中详细讲解每一步骤。实践队师生纷纷尝试点茶,体会古人的闲情逸趣。

图片11.png

李菊花老师教学点茶情形 郑沛萤摄

从采茶到制茶,再到泡茶的技巧和评茶的门道,最后是点茶的雅致,每一环节都是文化的传承。此次体验活动不仅让实践队伍学习到专业的茶艺知识,也让师生们体会到“茶”文化的深刻魅力。(郑夏妍)

责任编辑:明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