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市:金砂上金村发展美蕉种植,带领农民致富

2017-09-06 作者: 来源:惠农网

位于永定区西部的金砂乡,有著名的“金砂(永定)暴动”旧址,它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张鼎丞的故乡。而这里的美蕉又是永定区六大特色产业之一,金砂上金村是永定区美蕉生产主产区。为了对美蕉实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带动全村美蕉产业的发展,增加村民经济收入,2008年金砂乡成立了永定区美蕉专业技术协会,并选举范光坤为会长。

目前,上金村美蕉种植面积已达3510亩,年产值达850余万元,“古木督”美蕉畅销福建及广东澄海、汕头、梅州等市场,广受消费者欢迎。美蕉种植成为上金村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上金村被龙岩市政府评为种植业“一村一品”示范村,并获财政资金扶持组织实施千亩美蕉标准化栽培示范基地建设。

2014年9月上金村和永定区美蕉协会被中国科协、财政部分别评为“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2015年,美蕉专业技术协会会长范光坤被评为省级农村科普带头人。其先进事迹曾经得到原省委书记卢展工等省、市、县有关领导的充分肯定。东南电视台、闽西日报、闽西新闻网等媒体做过各种和专题报道。

范光坤会长常年工作在农业生产第一线,深深体会到了农民最需要的是科学技术,他积极普及科技知识,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改变农民传统观念,为发展农村经济努力拼搏。担任永定区美蕉专业技术协会会长以来,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热心农村科普事业,积极普及和传播科学种植美蕉技术,努力提高农民科学种植美蕉水平,带领农民依靠科技发家致富。

一、加强科技传播,提高科学意识

2012年以来,范光坤会长带领协会会员积极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肥料、新农药、新机具等“五新”技术,在美蕉种植基地推广滴灌、喷灌、套袋、地膜覆盖、生物有机肥技术、脱毒苗木种植技术。组织科普宣传活动和展览20多次,出黑板报、宣传栏等20多期,受益群众达3000多人次,接待参观学习的农民1000多人次,发放科普书籍2000多册,音像资料10余套。为了加大科普宣传力度,提升会员科学素质。协会还新建科普图书室,征订了《三农周刊》、《福建农业》、《科学技术与文化》等20余种报刊杂志,增加科普图书1000多册,使广大种植户学习技术有资料,提升科学素质有场所。同时,协会还建立了科普宣传栏,利用宣传栏宣传种植新技术、新品种,介绍行业发展动态,搜集整

理种植技术信息,提高种植效益。此外,协会还建立了信息平台,为广大会员服务。利用互联网等现代信息技术获取农业科技信息、打造网购销售平台,努力促进农民科学素质提高,增加农民收入。

二、坚持技术创新,提供科技支撑

范光坤会长结合农业部门开展无公害优质栽培技术,在品种选择、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方面,都邀请农科专家、技术人员、种植大户,参与实地试验对比,筛选出适合当地的先进技术和品种进行示范推广。他经常与华南农业大学等院校师生取得联系,获取最新科技信息,并推介给美蕉种植户。通过美蕉种植科学技术的普及与推广,美蕉种植户人均纯收入都增加1000元以上。

三、通过技术培训,提高种植水平

范光坤会长与福建农林大学等签订了协议,聘请专家(教授)当美蕉种植的技术顾问,通过举办美蕉种植技术培训班、座谈会、现场咨询、现场示范、现场培训,使新技术、新项目从抽象的概念变成农民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成果。在他的带领下,2014年以来共培训美蕉种植人员2757人次,通过技术培训,提高了农民科学种植美蕉的水平。范光坤会长常年到农户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邀请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农科所专家进行会诊。利用书屋、广播、网络、多媒体等形式,将新技术资料和信息直接传递给农户,帮助解决生产中的疑难问题。利用集镇的墟天进行科普宣传活动,服务广大农民,热心解答群众提出的疑问。

四、发挥辐射作用,带动周边群众

范光坤会长积极实施品牌战略,坚持“协会+基地+市场+农户”的发展模式,与周边农户联营,打造强势品牌,注册了“古木督”商标,该商标于2012年获得“福建省著名商标”,2013年3月“古木督”美蕉被评为“福建名牌产品”。合作社被评为“省级示范社”。同时,为每位会员统一提供种植管理技术、肥料、管理设备等,美蕉上市季节统一收购,统一包装销售,通过实行农超对接,形成产、供、销一条龙服务,节约了成本,为农民致富做出了巨大贡献。在范光坤会长的带领下协会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不断创新经营服务方式,建立健全了产前、产中、产后专业化服务实体,形成了符合市场经济条件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方式。

范光坤同志十几年来如一日,他不懈努力,不断进步,工作担子越来越重,他把推广科普知识和科学种植美蕉当作自己的责任,始终坚持依靠科技,坚持走群众路线,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真正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第一生产力,为广大群众通往致富之路架起桥梁,他不愧为新时期科技普及工作的好带头人。

而今,范光坤会长正带领美蕉协会通过科普示范、辐射带动,推动永定区美蕉品种结构的调整、种植水平的提升和产业化的健康发展,为老区美丽乡村建设、社会稳定、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作出新的贡献。

责任编辑: 

相关推荐

邵武胡书村:焕新基础设施 绘就乡村
泉州姜连村:节前消防安全大检查 筑
福建邵武香铺村来了位“点子书记”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乡村振兴专家智库 | 免责声明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在线留言